1999年第1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本刊部分编委会成员致函
    1999, 1(3):1-2. DOI: 10.11842/wst.1999.3.001
    [摘要](749) [HTML](0) [PDF 149.82 K](2021)
    摘要:
    为了推动中药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使本刊能够充分显示产业发展对技术进步的需求和对研究方向的影响,从而拓宽广大读者的创新思路,许多编委就杂志内容的准确定位等办刊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本刊予以陆续刊载,希望得到读者的关注,引起读者的思索(刊载内容以邮寄顺序为准)。
    2  贵在创新
    1999, 1(3):3-3. DOI: 10.11842/wst.1999.3.002
    [摘要](719) [HTML](0) [PDF 71.59 K](1706)
    摘要:
    中医药的五千年历史,就是不断现代化不断创新的历史。张仲景、孙思邈、金元四大家、李时珍等等圣贤,都是面对当时的现实,依据《黄帝内经》的原则,发展了中医药,造福了当时的黎民百姓。战国时的《山海经》记载药物124种,先秦时的《神农本草》已载365种,此后2000余年中,认识并利用的药物不断增加,清代乾隆年间达2629种。1983年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查明我国药用资源12772种。在历代增加的药物中,有许多原本并非中药,如乳香、没药、檀香等南药。由于摸清了这些药物的升降沉浮、四性五味,使之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遂成为中药。因此,可以说创新一直是中医药发展的灵魂。今天,中医药现代化更离不开
    3  中药的可知性与新视角
    惠永正
    1999, 1(3):4-8. DOI: 10.11842/wst.1999.3.003
    [摘要](833) [HTML](0) [PDF 411.87 K](1894)
    摘要:
    今年7月,我国第一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正式挂牌启动,四川省政府随即召开了“中药现代化专题报告会”。惠永正副部长的报告提出了中药的可知性以及中药现代化的新视角,为中药研究开发指出了方向和方法,值得一读。尤其是,这一报告可读性极强,相信任何读者都会一口气读完。故本刊摘要发表,以飨未能与会的读者。
    4  强化资源重组,提高创新能力,推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一个依靠高新技术发展传统产业的领域创新计划的实践与思考(连载二)
    邹健强
    1999, 1(3):9-13. DOI: 10.11842/wst.1999.3.004
    [摘要](913) [HTML](0) [PDF 403.44 K](1947)
    摘要:
    二、实现中药现代化,关键是要建好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如上所述,中药的现代化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如果充分得到表现,将会更好地造福整个社会。但是目前还有很多潜力尚未挖掘出来,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作为一个典型的传统产业,它的发展显得相对缓慢了,古朴的理论,深奥的语言,粗放的剂型,已经影响了人们对它的理解和接受。究其原因,除了当代科学技术和手段还难以很好地解决其基础性研究的方法学问题,在科技与产业结合的问题上也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外,最关键的是与整个系统的现代科学和现代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创新能力不足有关。与化学新药来源于实验室不同,中药新药的来
    5  面向21世纪的中药现代化
    肖培根
    1999, 1(3):14-18. DOI: 10.11842/wst.1999.3.005
    [摘要](1090) [HTML](0) [PDF 373.23 K](1922)
    摘要:
    面对对世纪,在中药正面临良好机遇的同时,又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随着中国医药市场愈来愈融入国际医药大市场中,已面临强大跨国医药集团的激烈竞争,我国传统中药产生的众多产品,由于尚不能符合国际医药市场的标准和要求,销售份额不过百分之几,同时还受到亚洲国家中的日本、韩国、印度、泰国等传统医药产品的巨大威胁。因此,在走向21世纪的关键时刻,具有传统优势的中医药,必须坚决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努力开发中医药这个伟大宝库,通过实现中药现代化,更好地满足人民保健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一、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研究开发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现代中药现代中药是指来源于传统中药的经验和临床,依靠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
    6  中药现代化的必要性与方策
    孔宪锋
    1999, 1(3):19-25. DOI: 10.11842/wst.1999.3.006
    [摘要](922) [HTML](0) [PDF 433.23 K](1903)
    摘要:
    中西药的相继发展,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了保障,因之人的寿命不断增长,由六十年前的四十出头到了今天的迈向八十,于是乎,社会大众日渐走上老化。由于人的老化而引起的老年病,加上与生俱来的慢性病和目前日趋复杂的疑难病等等,已使得长久以来能够做到“药到病除”的西药,有些招架不住,人们就又想到中药,这正与由发展新的西药日渐艰难而引发的回归自然,采用天然药物的呼声相应,世人再度开始重视中药。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外肿瘤末期的患者有六成以上服用中药。中药成了很多绝症患者的最后希望。
    7  制药粉体工作技术与中药现代化
    沈平孃 何筑生
    1999, 1(3):26-28. DOI: 10.11842/wst.1999.3.007
    [摘要](825) [HTML](0) [PDF 219.32 K](1661)
    摘要:
    一、制药粉体工程技术制药粉体工程技术包含制药过程中药物(含辅料)及其中间物料呈粉状固相、液固两相(含分子态)、气固两相、气液两相、气液固三相等等状态时进行作业的装备、材料与技术,它包含有:制药粉体机械,粉体过程工艺技术,专用的功能性粉体材料,及检测用装备。其主要分类如下:1制药粉粒体机械含:粉碎、解碎;分级、分离、筛分;磁选;集尘、清扫;贮槽、给料;输送;干燥、冷却;造粒、包覆、表面改性、复合化;混合、搅拌、分散;结晶、乳化、溶解;提取、革取;过滤、压榨、脱水、浓缩、膜分离、离心分离、控温分离;混炼、捏合;成形、制片;反应;包装、充填、计量、开袋,等等。制药粉体机械是与制药粉体工艺技术紧密配合
    8  21世纪的世界药学──中药学占主导地位的药学
    岳凤先 汪芳
    1999, 1(3):29-32. DOI: 10.11842/wst.1999.3.008
    [摘要](983) [HTML](0) [PDF 287.31 K](1995)
    摘要:
    中药学与中医学共同构成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为人类健康已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世纪,由于以微观知识为主的现代科学作基础的西医药学(包括西医学和西药学)长足发展,对中医药学尤中药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但因中药学尤其其药物──中药的内在科学性和实践的有效性,不仅仍屹立于世界医药学之林,且近二三十年来,倍受世人青睐,甚至达“世界热”之态。展望21世纪的世界药学,中药学将占主导地位。一、中药学及中药现代科学化的实现中药学及中药的总体现状和以微观知识为主体的现代科学出现,决定对中药进行现代科学研究的必然性。到底将中药研究成什么样药物,诚应明确。故对现代科学化中药标志的探讨和界定,是必要和重要的。中药现代科学
    9  计算机模式分类技术──中药质量与中药组方研究的新方法
    苏薇薇 吴忠 梁仁
    1999, 1(3):33-37. DOI: 10.11842/wst.1999.3.009
    [摘要](893) [HTML](0) [PDF 406.86 K](1664)
    摘要: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对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我国的中药研究虽历史悠久,但总体研究水平却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中药如何现代化是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关注的一个热点。近年来,我们运用计算机模式分类技术研究中药的质量和中药复方的组方规律,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对我们近年来的工作作一概述。一、中药质量的综合评价[1~7、9~11]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的中药质量标准不完善,市场上出现了中药的代用品甚至伪品,严重危害人们的用药安全。要想控制伪劣药材的蔓延,必须加强对中药质量的研究,制订出更完善、更准确且更有权威性的评价中药质量的方法,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目前中药的质量标准还不
    10  中药现代化与多样性的药学思想
    艾铁民
    1999, 1(3):38-40. DOI: 10.11842/wst.1999.3.010
    [摘要](775) [HTML](0) [PDF 229.98 K](1973)
    摘要:
    中医药是最具有我国民族文化特点的代表性学科和最具有特色的传统产业。如果实现了现代化和国际化,就有可能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中最有生命力的科技产业。为此,1997年国家科委提出了忡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现在这个计划正作为国家科技部“九五”“十五”重中之重项目组织实施。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将有可能使21世纪的生命科学产生突破,使其成为我国民族产业中的新的增长点,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整个人类的健康做出新贡献。所以,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是历史的机遇和民族的责任,特别是我国药学工作者的机遇和责任。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项历史使命,我们应该有个正确的思路或称正确的药学思想来进行各项研究工作和规范工作,才能促进中医
    11  试论现代植物药
    郭文华 童路
    1999, 1(3):41-43. DOI: 10.11842/wst.1999.3.011
    [摘要](778) [HTML](0) [PDF 302.34 K](1724)
    摘要:
    阐述现代植物药的概念、地位、特点和主要工业技术,探讨现代植物药的定量化的现实问题和方法论问题。
    12  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路与方法
    杨义芳
    1999, 1(3):44-46. DOI: 10.11842/wst.1999.3.012
    [摘要](969) [HTML](0) [PDF 255.75 K](1776)
    摘要:
    回顾了中药新药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从加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从古方、验方研究开发新药,加强有效部位的研究,尤其是对复方有效部位中主要药效物质或者主要药效物质群的研究,应用生物技术开发中药新药,测试分析方法的现代化,中药新药制剂工艺的现代化,以及中药新药新释药系统的研究等诸方面论述了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思路与方法。
    13  关于中药剂型创新研究的探讨
    孙宪民
    1999, 1(3):47-49. DOI: 10.11842/wst.1999.3.013
    [摘要](890) [HTML](0) [PDF 270.46 K](1894)
    摘要:
    分析了中药剂型研究的现状,指出中药必须吸收和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实现现代剂型化。探讨了中药颗粒剂打入国际市场的问题及中药新制剂发展方向,指出中药新药制剂如能运用西药的技术成果取得一点突破也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达到某一疗效的最合理的药物配伍形式,要加速中药现代化进程,还需付出很大的努力。
    14  论中药材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丁兆平 吴维群
    1999, 1(3):50-52. DOI: 10.11842/wst.1999.3.014
    [摘要](894) [HTML](0) [PDF 232.99 K](1948)
    摘要:
    中药材生产是农副产品生产的特殊形式。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来有效地指导我国中药材生产向产业化、现代化发展,以达到保护珍稀中药材资源,实现中药材商品的优质高效,以及中药原料的基地化、规模化、无公害生产,利用我国中药材资源和道地药材基地生产优势,建立发展绿色中药材产品,促进中药材生产和开发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1部分中药材资源珍贵或紧缺,要求其发展遵循资源永续利用原则目前,一些宝贵的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对珍贵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质中药材的引种栽培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一些珍稀濒危药材代用品研究还比较薄弱。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充分利用与节省宝贵的中药材资源。2不断
    15  药用濒危野生动物植物保护是中药现代化工作的组成部分
    贾谦
    1999, 1(3):53-55. DOI: 10.11842/wst.1999.3.015
    [摘要](4814) [HTML](0) [PDF 308.22 K](9479)
    摘要:
    中药现代化涉及诸多环节,而中药材数量和质量的保证则是首要环节。没有充足的优质道地药材,不可能生产出优质中药。中药主要由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三大部分组成,皆源于大自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栖息地的不断扩大以及滥用自然资源,资源遭到极度破坏,人类已开始自食恶果,一些药用野生动植物已经濒临灭绝。因此,进一步保护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不仅刻不容缓,而且也是中药现代化工作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拟简单叙述我国药用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现状。一、保护资源持续利用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国语·鲁语上》记载:“里革断罟匡君”,奉劝君王不要在孕期捕猎鸟、兽、鱼,以期万物休养生息,供持续利用。孟子也说密网不下鱼池,以留小
    16  从美国补医办的发展看中药在美国应用的前景
    胡国衡 陈伟杰
    1999, 1(3):56-60. DOI: 10.11842/wst.1999.3.016
    [摘要](813) [HTML](0) [PDF 386.37 K](1862)
    摘要:
    传统医药(在美国称为补替医药)近年在美国流行复兴,甚至引起了官方的重视,特别成立了一个负责补医药研究及教育的机构──补替医药办公室(于1999年易名为补替医药研究中心)。这里对这个机构作一简介,希望通过它的工作及成果,看到中草药在美国打进主流医药市场的前景,也可以对国内中医药现代化的探索提供一些参考。
    17  我国中药出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蔡天智
    1999, 1(3):61-63. DOI: 10.11842/wst.1999.3.017
    [摘要](925) [HTML](0) [PDF 226.17 K](1834)
    摘要:
    我国中医药有数千年历史,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回归自然”的热潮不断高涨,以及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的“天然”优势不断被发现,使得中医药在预防疾病和治疗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和老年病方面有独特优势。随着西方人士对西医局限性和酉药毒副作用的认识和了解,倾向于“回归自然”,采用天然药物,为中医药发挥其优势特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等诸多因素制约,使得我国中医药尚得不到西方国家广泛的认可和接受。一、中药出口中存在的问题1.产品水平亟待提高:中药材是中药发展的基础,但目前中药材质量不稳定,品种混乱,已经制约了中药产品的水平。过度开发已使一些宝贵的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大宗中药材品种栽培技术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