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第3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构筑交流平台 是幻想还是理想?
    张志华 柳莎 许有玲 徐伟宣
    2001, 3(4):1-2. DOI: 10.11842/wst.2001.4.[sequence]
    [摘要](899) [HTML](0) [PDF 74.33 K](1523)
    摘要:
    众所周知,互联网挖掘了全世界、全人类的潜力,它开辟了人类活动的新疆域。人们几乎毫不怀疑,主导互联网发展方向的是那些赫赫有名的微软( Microsoft)、网景( Netscape)、太阳( Sun)、国际商用机器 (IBM)等等大企业,以为是他们维护和引领了这个没有法律、没有国界、没有领袖的“赛博空间” (Cyberspace)。很少有人知道,始终保持自由、开放、共享、杂而不乱、容而有度的互联网,从一开始依靠的就是众多不求闻达的非营利组织 (Non- Profit Organization),正是它们构筑的技术交流平台:统一技术标准,协调运行管理,以及维护安全秩序,甚至释出专利权,普及知识的功
    2  药用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
    涂洪斌 卫剑文 彭立胜 钟肖芬 杨文利 吴文言 徐安龙
    2001, 3(4):3-9. DOI: 10.11842/wst.2001.4.[sequence]
    [摘要](964) [HTML](0) [PDF 1.03 M](2179)
    摘要:
    在资金有限和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如何开展我国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尽快进行具有资源优势的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无疑是我国基因组研究领域赶超国际的突破口之一。结合现代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以及我国传统中医药学研究和应用的基础,本文从一个新视角提出了开展药用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的策略。为促进我国中医药的现代化和海洋生物肽类活性物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和方向。本刊开辟“药学前沿”栏目,选登优秀的前沿药学研究论文,目的是活跃交叉科学和边缘学科在中药研究领域的碰撞,促进中药研究的发展。
    3  中国新药研究开发与前景分析
    陈平 何勤 王炜 颜胜利
    2001, 3(4):10-15. DOI: 10.11842/wst.2001.4.[sequence]
    [摘要](880) [HTML](0) [PDF 481.31 K](2437)
    摘要:
    本文从客观数据出发,通过对历年新药审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综合目前国内外医药界的最新动态, 就中国新药研发的现状及前景进行了分析。
    4  西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32
    孙兵
    2001, 3(4):16-19. DOI: 10.11842/wst.2001.4.[sequence]
    [摘要](813) [HTML](0) [PDF 340.98 K](1815)
    摘要:
    我国证券市场 10年的发展证明,资本市场已成为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融资窗口。在资本的推动下,传统医药、现代制药技术与生物技术的融合已使医药产业出现新的曙光,新技术得到延伸,传统产业得到升华,医药企业在管理、资本运作、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发展也促进了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及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成为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笔者认为,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医药产业面临着医疗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入世后知识产权压力等问题,都将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天然药物的兴起和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又赋予我国医药产业许多机遇,巨大的发展空间毫无疑义将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创业板的设立、激励机制的建立将使科学技术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空前的发挥,我国制药行业将迎来以技术创新为主的发展春天。
    5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分析
    曹进 饶毅 沈群 王义明 罗国安
    2001, 3(4):20-24. DOI: 10.11842/wst.2001.4.[sequence]
    [摘要](864) [HTML](0) [PDF 415.53 K](1951)
    摘要:
    建立指纹图谱是中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建立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的意义、阶段性、建立细则,以及建立指纹图谱对中药企业的促进等 4个方面,阐述了指纹图谱的建立对提高中药质量标准的作用。并对如何建立指纹图谱,如何操作提出了一些见解。
    6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徐青 肖红斌 梁鑫淼
    2001, 3(4):25-28. DOI: 10.11842/wst.2001.4.[sequence]
    [摘要](833) [HTML](0) [PDF 340.97 K](2101)
    摘要:
    中药复方化学物质基础的研究和药效模型的建立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本文利用现代高效色谱方法及其联用技术对中药全成分范畴进行系统分离和分析,并结合药理实验,以阐明起作用的主要组成或成分,进一步利用制备色谱重组,对这些组分或成分进行药效验证和配伍优化。
    7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杨光明 蔡宝昌 王明艳 潘扬
    2001, 3(4):29-34. DOI: 10.11842/wst.2001.4.[sequence]
    [摘要](2683) [HTML](0) [PDF 653.27 K](3890)
    摘要: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鉴定,包括在动、植物药材鉴定方面的应用,并简述这些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将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分为 3类:电泳技术、生物免疫技术和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1.基于 PCR反应的方法,包括随机扩增多态 DNA、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微卫星 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和毛细管 PCR; 2.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和 PCR产物的 RFLP分析; 3.DNA测序; 4.高特异性 PCR鉴别; 5.DNA芯片或基因芯片鉴别 )。本文可供中医药工作者作参考。
    8  略谈中医理论创新──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关键问题分析
    黎敬波 陈孝银
    2001, 3(4):35-38. DOI: 10.11842/wst.2001.4.[sequence]
    [摘要](940) [HTML](0) [PDF 249.65 K](2213)
    摘要:
    如何发挥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开拓有中国文化和科学思想特色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新局面,是目前中医基础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如对中医学指导思想的认识,对中西医学差异性的认识,对中医诊职方法特色的认识,对中医在未来医疗卫生事业中定位的认识等,是我们研究中医基础理论所必须要明确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一是它可以修正我们不尽合理的研究方向;二是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研究方法的思考,更有利于中医基础理论科研的创新。
    9  中医临床常用汤剂处方书写的国际标准化探讨
    廖峻 唐允华 贲安 胡晓梅
    2001, 3(4):39-41. DOI: 10.11842/wst.2001.4.[sequence]
    [摘要](1126) [HTML](0) [PDF 223.36 K](1748)
    摘要:
    本文目的:为解决中药一物多名和一名多物这个长期以来想解决又未能解决的难题,以寻求中医药走向世界、使中医处方国际标准化的途径。方法:临床上开具的煎剂为主的处方,均由“生药”加“剂量”等内容构成。剂量的标准化已解决,关键在于生药名称的国际标准化。可采用“药用部位拉丁名+药名来源拉丁名”的基本模式来解决。探讨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第六版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方剂学》中所载全部方剂进行拉丁名的处方书写。结论:证明中药处方用拉丁名写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10  试论中药材全息图谱质量评测人工智能系统构建
    李萍 薛粲
    2001, 3(4):42-44. DOI: 10.11842/wst.2001.4.[sequence]
    [摘要](1055) [HTML](0) [PDF 516.73 K](2222)
    摘要:
    中药材的质量是制约中药现代化与产业化的“瓶颈”,如何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本文基于作者多年来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的研究体会,结合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开展中药材全息图谱质量评测人工智能系统构建研究的策略。研究的核心是探讨应用全息图谱 (性状图谱、显微特征图谱、基因图谱、化学全成分图谱、主成分含量图谱、血清药化学图谱等 )控制中药材质量的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与专家系统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中药材质量检测人工智能系统,实现中药材的数字化、自动化检测过程。
    11  浅析现代生物学研究方法及与中医药现代化的关系
    余伯阳 严永清
    2001, 3(4):45-49. DOI: 10.11842/wst.2001.4.[sequence]
    [摘要](1100) [HTML](0) [PDF 307.03 K](2134)
    摘要:
    通过对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宏观生物学、生物技术等现代生物学与中医药研究发展关系的分析,指出掌握和应用现代生物学知识和技术对促进中药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认为广大中医药研究工作者应重视学习和应用现代生物学知识和实验方法,使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生物学知识有机结合发展现代中医药学,进而促进中医药现代化。
    12  地方病区与非病区土壤及药材中微量元素硒的测定
    胡世林 杨连菊 冯学锋
    2001, 3(4):50-52. DOI: 10.11842/wst.2001.4.[sequence]
    [摘要](875) [HTML](0) [PDF 240.18 K](1731)
    摘要:
    目的:了解低硒和高硒环境的地方病区药材中的硒水平,为药材质量控制和临床使用提供更多和更新的科学依据;方法: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地方病区土壤和药材中的硒含量,计算药用部位富集硒的能力,并与其它地区生长土壤和药材进行比较;结果:低硒地方病区土壤和药材中的硒水平普遍低于高硒区域,不同种的药用植物富集硒的能力也不相同;结论:药材中的硒含量与硒地球化学背景有密切关系,同种药材因含硒量高而可能具有更多更好的疗效。
    13  中药壁虎现代研究进展
    陈明 黄坚航
    2001, 3(4):53-56. DOI: 10.11842/wst.2001.4.[sequence]
    [摘要](1067) [HTML](0) [PDF 384.78 K](3176)
    摘要:
    近年来,中药壁虎对恶性肿瘤、结核病、骨髓炎、瘘管等疑难杂症治疗方面有确切疗效,引起医药界广泛关注,各种研究成果常见于诸报刊。本文就国内中药壁虎的考证与资源、化学成分、炮制、制剂、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总结性综述,并就中药壁虎的品种确定和炮制方法进行了讨论。
    14  试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创新意识
    杨明 胡晓梅 卢强
    2001, 3(4):57-59. DOI: 10.11842/wst.2001.4.[sequence]
    [摘要](911) [HTML](0) [PDF 370.22 K](1829)
    摘要: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数量、质量、规模和效率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制约因素。“创新”是突破制约因素的关键。作者根据多年实践,总结归纳了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决策创新、市场创新、合作创新五方面的体会,以期为中医药成果转化工作提供借鉴。
    15  浅析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郭凤莲
    2001, 3(4):60-62. DOI: 10.11842/wst.2001.4.[sequence]
    [摘要](1298) [HTML](0) [PDF 268.68 K](2098)
    摘要:
    由于目前中医自身学科方向和发展重点不明确,多学科研究中医目标不明确和中医多层次人才匮乏等因素的困扰,使得在临床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水平偏低,科研项目与产业发展脱节,成果转化率低。本文就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6  广东医药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连载二 )
    陈建南 赖小平 刘东辉 袁建文
    2001, 3(4):63-72. DOI: 10.11842/wst.2001.4.[sequence]
    [摘要](847) [HTML](0) [PDF 3.48 M](1597)
    摘要:
    作者尝试引入竞争力理论和方法对广东医药产业与主要竞争省份进行比较分析,本文报告有关研究的方法及部分研究结果 ,供医药界同行参考借鉴。
    17  从日本津村株式会社的发展看我国中药产业面临的挑战
    孙宪民 任平
    2001, 3(4):73-75. DOI: 10.11842/wst.2001.4.[sequence]
    [摘要](2198) [HTML](0) [PDF 134.56 K](4270)
    摘要:
    作为中药发源地的中国,我们每年进口“洋中药”已超过 6亿美元,但出口中成药总值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仅为 5%,中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日本近些年来在汉方药方面有了飞速发展,本文通过对日本最大的中药生产企业的成长分析,总结了他们的优势和特点,针对国内中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18  中药的生产必须从源头抓起
    刘广南
    2001, 3(4):76-77. DOI: 10.11842/wst.2001.4.[sequence]
    [摘要](805) [HTML](0) [PDF 203.85 K](1813)
    摘要:
    中药现代化必须从中药生产的源头抓起,笔者认为,在中药现代化过程中,中药材的质量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中药材的质量对中药的科研、临床应用、中药制剂生产和中药的国际贸易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中药材质量问题,应从种植采收、收购、加工炮制、供应销售等方面加强和完善管理体系,实现中药材产业新的跨越。
    19  “微米中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学术研讨会”纪要
    2001, 3(4):78-79. DOI: 10.11842/wst.2001.4.[sequence]
    [摘要](830) [HTML](0) [PDF 83.27 K](1461)
    摘要:
    自从武汉莱奇尔中药现代化研究开发有限公司首次提出“微米中药”概念,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微米中药的研制技术和方法的专利见诸报道后,引起了关心和支持中药现代化事业的产学研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全国各地不断有学者和企业家从不同的层面询问有关微米中药的研发进展和超细微粉技术的应用,为了让从事微米中药研究的专家们有机会和政府有关管理部门以及企业就微米中药概念及其诸多技术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中国高技术产业促进会于 2001年 4月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基础园举办了“微米中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学术研讨会”。应邀参加会议的有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