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第4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中医理论的学科特点及其现代化、数字化
    任德权
    2002, 4(1):1-5, 69. DOI: 10.11842/wst.2002.1.[sequence]
    [摘要](908) [HTML](0) [PDF 396.12 K](1970)
    摘要:
    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学科特点,决定了中医学是一门与西医学互补的生命科学学科,应使之继续独立发展。传统中医理论的现代化,核心是实现数字化表达,建立中医理论数字化体系。中医四诊的数字化及四诊相关辅助仪器的研究开发,是中医学、中医、中医院以及中药功效现代化的重要关键。
    2  浅谈WTO与中国的药品注册
    曹文庄
    2002, 4(1):6-10, 69. DOI: 10.11842/wst.2002.1.[sequence]
    [摘要](910) [HTML](0) [PDF 284.71 K](1954)
    摘要:
    中国的药品注册管理制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初始、形成和完善三个阶段。特别是1985年开始实施《药品管理法》以来,药品审评机制改革不断深入。2001年12月1日开始实施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中国的药品注册管理制度又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回顾了中国药品注册管理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历程,就中国加入WTO以后对药品注册的影响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改革中国药品注册制度新的思路。
    3  中医现代化方法学研究
    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2002, 4(1):11-14, 69-70. DOI: 10.11842/wst.2002.1.[sequence]
    [摘要](878) [HTML](0) [PDF 423.76 K](2545)
    摘要:
    本文从方法学研究的角度,提出1.现代中医“四诊”多维信息集成式诊断智能系统的目标与发展思路,重点任务为:新型传感手段的应用研究、人体生理信号处理方法研究、机体功能状态特征信息提取方法研究;2.功能性检测在中医诊断中应用研究的目标与发展思路,重点任务为:应用人体功能检测技术开展中医证候与人体内在功能变化的关联性研究,以及中医四诊指征与人体内在功能变化的关联性研究,研制有中医特色的人体功能检测仪器。
    4  中医药治疗老年期痴呆的研究现状
    朱跃岚 裴清华 唐启盛
    2002, 4(1):15-20, 70. DOI: 10.11842/wst.2002.1.[sequence]
    [摘要](912) [HTML](0) [PDF 354.23 K](3233)
    摘要: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已经成为常见病、多发病、难治性疾病。本文对老年期痴呆的病证名称、病因病机、证治规律及中药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5  中医证候学诊断标准和基础资料库的重点任务与关键技术
    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2002, 4(1):21-22, 70-71. DOI: 10.11842/wst.2002.1.[sequence]
    [摘要](962) [HTML](0) [PDF 204.42 K](2406)
    摘要:
    本文介绍了开展中医证候学调查的目标和发展思路,提出重点任务为:1.亚健康状态证候学临床流行病学调查;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和评价标准的建立。通过分析认为揭示亚健康状态中医分布特点和规律,将丰富现代生命科学内容和治疗手段,为中医药发展奠定基础。
    6  中国海洋药物研究的进展和展望(下)
    林文翰
    2002, 4(1):23-26, 70. DOI: 10.11842/wst.2002.1.[sequence]
    [摘要](1200) [HTML](0) [PDF 357.49 K](2104)
    摘要: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海洋生物技术、海洋药物和海洋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中国海洋生物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7  从大川芎方看中药现代化研究
    周明眉 王兴 杨奎 杨明 王一涛
    2002, 4(1):27-29, 71. DOI: 10.11842/wst.2002.1.[sequence]
    [摘要](1221) [HTML](0) [PDF 264.11 K](1953)
    摘要:
    中药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是当前中药研究的热点,也是国家973计划的研究重点。本文以大川芎方为例,对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作用机理研究、方剂组方理论研究进行了探讨。
    8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黄连引种适栽区划的研究
    濮社班 钱士辉 张宇和
    2002, 4(1):30-32, 71. DOI: 10.11842/wst.2002.1.[sequence]
    [摘要](936) [HTML](0) [PDF 207.81 K](2182)
    摘要:
    本文应用模糊数学方法,选择与黄连生物学特性有较大关系的气候生态因子,对我国黄连引种栽培提出适栽区划,以减少黄连等药用植物的盲目引种。
    9  用聚类—矩阵和法评价不同产地丹参提取物相关活性
    李敏 孙虹 林佳 邢东明 杜力军
    2002, 4(1):33-35, 71-72. DOI: 10.11842/wst.2002.1.[sequence]
    [摘要](1038) [HTML](0) [PDF 381.74 K](1890)
    摘要:
    目的:对不同产地丹参有效部位进行药效学比较并进行评价。方法:对8个不同产地丹参含丹参素及含丹参酮成分进行了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实验、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及MDA的测定,对实验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综合药效评价。结果:8种丹参的两种提取物均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及降低MDA的作用。结论:就上述活性而言,山西产丹参野生及栽培药效近似且较优于其他产地,四川中江栽培、山东野生、河南栽培药效近似,优劣居中;陕西安康野生和河南栽培相对较差。
    10  用生物筛选法筛选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
    丁明玉 李红霞 刘德麟
    2002, 4(1):36-39, 72. DOI: 10.11842/wst.2002.1.[sequence]
    [摘要](1252) [HTML](0) [PDF 890.47 K](2662)
    摘要:
    本文介绍了作者运用生物筛选法筛选出了中药材川芎、麻黄和天麻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确定川芎中主要活性成分为香兰素、阿魏酸和洋川芎内酯类化合物;麻黄中主要活性成分为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和去甲基伪麻黄碱;天麻中主要活性成分为天麻苷元和天麻苷。作者认为生物筛选法所得结果与已有研究报道基本一致,说明生物筛选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方法。
    11  我国红豆杉资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陈振峰 张成文 寇玉锋 崔树玉
    2002, 4(1):40-46, 72. DOI: 10.11842/wst.2002.1.[sequence]
    [摘要](1084) [HTML](0) [PDF 848.49 K](2154)
    摘要:
    本文阐述了我国红豆杉属植物的分布、紫杉醇含量和我国红豆杉资源状况,并对红豆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12  中药超细粉体及其在中药配方颗粒中的应用
    张孝娟 陈长洲 崔景朝
    2002, 4(1):47-49, 72. DOI: 10.11842/wst.2002.1.[sequence]
    [摘要](1071) [HTML](0) [PDF 183.19 K](2495)
    摘要:
    本文讨论了微米中药的优势、发展前景及其在中药配方颗粒(原称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的应用情况,分析了产业化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工程技术问题。
    13  影响一步制粒机制粒因素探讨
    史同生 郭俊 林彤慧 徐光
    2002, 4(1):50-51, 73. DOI: 10.11842/wst.2002.1.[sequence]
    [摘要](2348) [HTML](0) [PDF 212.02 K](4790)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步制粒法的优点,重点探讨了影响一步制粒的9项主要因素及控制方法。
    14  宁夏枸杞规范化种植及病虫无害化防治
    李润淮 李云翔 焦恩宁 安巍 石志刚
    2002, 4(1):52-55, 73. DOI: 10.11842/wst.2002.1.[sequence]
    [摘要](1047) [HTML](0) [PDF 580.97 K](2019)
    摘要:
    目的:为制定出“宁夏枸杞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需对控制影响宁夏枸杞质量的各种因子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从而规范各生产环节。本文以优化栽培技术和病虫无害化防治两个环节作为研究重点,使之达到“真实、有效、稳定、可控”,确保生产出质量稳定的枸杞子。方法:选用优良的种质资源宁夏枸杞种———宁杞1号品种,实施优化栽培技术,建立病虫害测报体系,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两头重,中间轻”的无害化防治原则。结论:真实有效地实施“良地-良种-良法”,规范生产出药食两用、安全、品质稳定的宁夏枸杞子。
    15  金荞麦采收SOP探讨与研究
    杨明宏 卢进 张玉方 王斌 向赤忠 王祖文
    2002, 4(1):56-58, 73. DOI: 10.11842/wst.2002.1.[sequence]
    [摘要](2045) [HTML](0) [PDF 534.50 K](2664)
    摘要:
    目的:探索中药材金荞麦采收规律,指导金荞麦采收SOP制定。方法:结合太极集团原料生产基地建设的特点,总结归纳金荞麦采收现状,分析采收时间和期限对金荞麦品质质量和产量的相关影响。结果与结论:金荞麦采收的时间性是影响金荞麦品质质量的关键因素,金荞麦采收SOP制定须明确金荞麦的最佳采收期,要坚持“适时适度、优质高产”的基本准则。
    16  现行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张韬
    2002, 4(1):59-60, 74. DOI: 10.11842/wst.2002.1.[sequence]
    [摘要](969) [HTML](0) [PDF 206.38 K](1752)
    摘要: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当中关于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涉及到专利法、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以及新药保护和技术转让的规定,本文通过对上述规范性文件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17  中国银杏药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及规范的实践
    谢德隆 高崎 黄新生 金小吾
    2002, 4(1):61-62, 74. DOI: 10.11842/wst.2002.1.[sequence]
    [摘要](1269) [HTML](0) [PDF 231.30 K](2295)
    摘要:
    银杏酮酯由银杏叶提取而成,主要质量指标:黄酮醇苷∶黄烷醇 ∶内酯=12∶10∶3、银杏酸≤5ppm。本文介绍了作者及所在公司为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了银杏药品质量标准体系,即按GAP要求建立了银杏叶质量标准;按GMP要求建立了银杏酮酯和杏灵颗粒的质量标准。
    18  美国丹佛中药质量全方位会议概述
    美国现代医学基金会
    2002, 4(1):63-66, 74. DOI: 10.11842/wst.2002.1.[sequence]
    [摘要](907) [HTML](0) [PDF 251.29 K](2051)
    摘要:
    编者按:2001年7月27日,在美国丹佛召开了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中药质量全方位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美国植物药的专家们从中国的中草药质理管理专家们那里得到了许多不同的答案,澄清了许多疑问,促进了美国方面对于中药质量和质量管理方面的正确认识。
    19  中医中药在巴西
    顾逢祥
    2002, 4(1):67-68. DOI: 10.11842/wst.2002.1.[sequence]
    [摘要](944) [HTML](0) [PDF 92.93 K](2451)
    摘要:
    本文概述了中医中药在巴西发展的现状以及巴西政府重视和中国在中药领域里的交流与合作。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