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6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研究室、实验室分工合作是中医药科研机构微观搞活的重要环节
    李振吉 贺兴东 苏钢强 洪净 杨龙会 林超岱 赵明
    2004, 6(2):1-5. DOI: 10.11842/wst.2004.2.[sequence]
    [摘要](852) [HTML](0) [PDF 259.17 K](1623)
    摘要:
    本文从中医药的学科特点和科研需求出发,探讨了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前提下,如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医药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中医药科研机构微观管理机制的问题。通过对研究室、实验室的功能定位、作用及相互关系等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研究室、实验室分工合作是中医药科研机构微观搞活的基础的创新观点,并论述了研究室、实验室分工合作的管理模式和体系建设思路。
    2  从新药审评看我国第一类创新中药的研究与开发
    韩玲
    2004, 6(2):6-10. DOI: 10.11842/wst.2004.2.[sequence]
    [摘要](1050) [HTML](0) [PDF 273.37 K](2163)
    摘要:
    通过对近两年申报的有关创新中药新药资料审评的回顾与分析,对目前我国一类中药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的现状、优势、特点及存在问题等进行探讨。
    3  浅谈中医药领域中的非线性特征及应用
    吕冬梅 黄璐琦 杨洪军 戴汝为
    2004, 6(2):11-14. DOI: 10.11842/wst.2004.2.[sequence]
    [摘要](1001) [HTML](0) [PDF 425.52 K](2621)
    摘要:
    复杂性和非线性是物质、生命和人类社会最显著的特征,现代科学的发展以使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现已深入到各个学科研究领域。近年来,非线性在西医学的脑电、心电、声学、图像处理以及精神治疗等方面都有应用,而在中医药的相关研究论述却较少。本文对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不同层面的混沌、分形等非线性特征作了简单的论述,并对非线性方法在中药中的植物形态、药物代谢中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旨在让中医药界的学者对非线性有更多的了解,以便进一步的解释和揭示中医理论的本质,为中医药的研究引入一种新的手段和方法,以推动中医药学更好的完善和发展
    4  中药归经学说的本质——关于中药传统理论的当代化学物理及群子(量子)统计理论的诠释(Ⅵ)
    金日光 牟雪雁
    2004, 6(2):15-19. DOI: 10.11842/wst.2004.2.[sequence]
    [摘要](997) [HTML](0) [PDF 510.75 K](2649)
    摘要:
    本研究应用群子统计力学计算方法,得到了人体各器官和组织及中药生命动力元素分布的群子参数,并进行了对比,总结出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群子参数分别对阳性阳离子中药,较阳性阳离子中药,较阴性阳离子中药和阴性阳离子中药的归经作了总结。提出当群子参数R1<6时,中药以入肺经为主;当R1为6~9时,中药以入肾经为主;当R1为10~12时,中药以入肝脾经为主;当R113时,中药以入心经为主。同时根据各组织器官的相生相克关系(从群子参数变化趋势得出),考虑每一种药又兼入其它经。这些为中药归经的内在本质提供了理论解释,为建立传统医学归经学说的现代化理论提出了新的理论模式。
    5  论数字农业与中药农业
    彭锐 秦松云 李隆云
    2004, 6(2):20-23. DOI: 10.11842/wst.2004.2.[sequence]
    [摘要](908) [HTML](0) [PDF 326.47 K](1806)
    摘要:
    20世纪末,国际上形成了数字农业的概念,以3S技术(遥成(R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农业预示着21世纪的农业将呈现出一个以数字化为特征的崭新面貌。它将对农业资源环境、生产状况、气象和生物性灾害等进行有效预测,指导人们根据各种变异情况实时实地采取相应的农事操作。本文概述数字农业的含义和技术体系,阐述数字农业在中药农业中的作用,及其对中药农业发展的影响。
    6  现代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方向探讨
    贺浪冲
    2004, 6(2):24-26. DOI: 10.11842/wst.2004.2.[sequence]
    [摘要](865) [HTML](0) [PDF 274.16 K](1588)
    摘要:
    本文通过对现代医药学研究进展和我国中药研究现状的对比分析,概述现代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方向的基本思路,并结合自身研究工作的实际体会,提出了现代中药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7  近五年中药炮制学研究进展与分析
    龙全江 袁健
    2004, 6(2):27-30. DOI: 10.11842/wst.2004.2.[sequence]
    [摘要](839) [HTML](0) [PDF 407.97 K](1756)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近5年中药炮制研究进展:中药炮制研究相对比较重视实验研究,其中以方法工艺研究和炮制化学研究为其主要方向,其次为炮制药理研究,而质量标准、炮制与复方研究等还十分薄弱,文献研究存在低水平重复,理论探讨不够深入等情况。作者认为目前研究中主要问题有:综合性深入研究不足,缺乏中医药理论指导,从复方角度研究中药炮制十分薄弱,不能全面揭示炮制意义;历史沿革及炮制理论研究不够等。炮制文献研究应在搞清古人炮制意图的基础上再结合现代研究结果提出新见解;炮制化学研究应重视多种成分分析与鉴别;炮制药理研究应结合中药作用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并加强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以阐明炮制原理;炮制工艺研究以全面系统研究传统方法与新工艺研究相结合相比较;质量标准研究中强调多指标成分的含量范围。
    8  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杨明 刘小彬
    2004, 6(2):31-34. DOI: 10.11842/wst.2004.2.[sequence]
    [摘要](918) [HTML](0) [PDF 426.84 K](1750)
    摘要:
    目前我国在中药制药领域中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应用于制备注射用水、中药注射液,从中药中提取活性物质及中药口服液的制备等。膜分离技术促进了中药传统分离技术的发展和革新,在中药生产科研领域有广阔应用空间。本文就该技术在工业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9  郁金的研究进展
    李敏 唐远 付福友 刁山青
    2004, 6(2):35-39. DOI: 10.11842/wst.2004.2.[sequence]
    [摘要](832) [HTML](0) [PDF 447.80 K](3008)
    摘要:
    概述近年来对郁金本草考证、资源分布、加工炮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发展前景等诸方面的研究。
    10  加拿大天然保健品的最新立法及对中药进入该国的影响
    郭治昕 赵利斌 王利民 元英进
    2004, 6(2):40-45. DOI: 10.11842/wst.2004.2.[sequence]
    [摘要](899) [HTML](0) [PDF 495.64 K](2727)
    摘要:
    2003年6月加拿大卫生部正式公布了《天然保健品规则》,该立法将对中医药出口加拿大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从立法历史和管理的角度,分析了中医药在加拿大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困难。
    11  酶技术与中药现代化
    姜彬慧 胡筱敏 左小红 赵余庆
    2004, 6(2):46-49. DOI: 10.11842/wst.2004.2.[sequence]
    [摘要](871) [HTML](0) [PDF 440.83 K](1806)
    摘要:
    酶技术应用于中药领域,可以实现并提高中药有效成份的提取和分离,增加中药有效成份的含量,促进药用微量有效活性成份的转化,从而推动中药产业的技术跨越,促进传统中药产业为现代中药产业。
    12  中药指纹图谱共有峰的理论识别——W检验判别方法
    邹华彬 袁久荣 王伟
    2004, 6(2):50-56. DOI: 10.11842/wst.2004.2.[sequence]
    [摘要](1189) [HTML](0) [PDF 546.45 K](2790)
    摘要:
    本研究根据生物的演化规律,分析中药化学成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这些变化一般表现在与分子中的电磁波吸收基团相联的取代基的变化,使基团的吸收峰波长发生不同程度的的偏移,且服从正态分布。同样,同类化合物的混合物的叠加光谱吸收峰波长的变化也服从正态分布。有些变化使分子结构发生大的变异,产生新的吸收峰。本文依据演化规律的分析,首次引进了一种指纹图谱共有峰的理论识别方法—W检验法。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该理论对共有峰的判别严谨合理。
    13  18种不同来源灵芝的多糖含量测定
    徐凌川 许昌盛
    2004, 6(2):57-60. DOI: 10.11842/wst.2004.2.[sequence]
    [摘要](1044) [HTML](0) [PDF 461.44 K](2258)
    摘要:
    目的:比较18种不同来源灵芝的多糖含量差异。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以0.2%蒽酮-H2SO4显色,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不同来源灵芝中多糖含量具有明显差异,以东北大袋料培养的灵芝多糖含量最高为2.74%,以广东野生赤芝含量最低为1.60%。结论:不同来源的灵芝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和培养条件的不同,多糖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提示不能简单的以灵芝产地和栽培条件评价其质量。本实验为灵芝内在质量评价和为扩展灵芝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14  灰毡毛忍冬花蕾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测定
    童巧珍 周日宝 贺又舜 曲伟红 高进 罗目和
    2004, 6(2):61-63. DOI: 10.11842/wst.2004.2.[sequence]
    [摘要](1009) [HTML](0) [PDF 292.27 K](2175)
    摘要:
    目的:比较18种不同来源灵芝的多糖含量差异。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以0.2%蒽酮-H2SO4显色,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不同来源灵芝中多糖含量具有明显差异,以东北大袋料培养的灵芝多糖含量最高为2.74%,以广东野生赤芝含量最低为1.60%。结论:不同来源的灵芝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和培养条件的不同,多糖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提示不能简单的以灵芝产地和栽培条件评价其质量。本实验为灵芝内在质量评价和为扩展灵芝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15  试论中药饮片制剂化
    刘静 宋光志 谢道刚
    2004, 6(2):64-66. DOI: 10.11842/wst.2004.2.[sequence]
    [摘要](1196) [HTML](0) [PDF 347.42 K](2042)
    摘要:
    长期以来,传统中药饮片加工、配方均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本文论述了在保持中医用药理论和习惯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医药制剂的生产质量管理模式,提出了“中药饮片制剂化”的设想和方案,试图彻底改变传统的临时称量配方的模式,创建新型的中药饮片配方模式。作者认为:中药饮片制剂化是中药饮片质量放心工程实施的重要途径。
    16  超微粉体技术与中药饮片改革
    蔡光先 杨永华 李跃辉
    2004, 6(2):67-70. DOI: 10.11842/wst.2004.2.[sequence]
    [摘要](965) [HTML](0) [PDF 233.03 K](2169)
    摘要:
    超微粉体技术是材料领域发展迅速是应用面很广的工业工程技术。采用超微粉体技术研制的中药超微饮片属于微米中药范畴,此技术既保留了传统饮片的优点,又节省药材、质量可控、方便卫生。超微粉体技术在制药工业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应加强其基础研究。本文从药学角度分析和探讨了该技术的应用与中药饮片改革。
    17  中草药栽培现代化的研究思路
    薛健 张丽萍 赵永华 杨世林
    2004, 6(2):71-75. DOI: 10.11842/wst.2004.2.[sequence]
    [摘要](856) [HTML](0) [PDF 475.26 K](2268)
    摘要:
    中草药栽培现代化的基础性研究应在以下方面深入进行:1.药材品种的选育和种质资源的保护;2.栽培方式、田间管理模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关系;3.研究既控制病虫害;又保证产出的药材农药残留不超标的病虫害防治措施;4.农药的使用对药材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5.大量营养元素及其它一些微量元素与药材生长及有效成分积累动态的关系;6.连作问题;7.外源有害物质的控制;8.开拓新的中药材生产方式和渠道。
    18  川白芷种质的RAPD遗传标记研究
    马逾英 熊英 贾敏如 唐声武 王梦月 蒋桂华
    2004, 6(2):76-79. DOI: 10.11842/wst.2004.2.[sequence]
    [摘要](1161) [HTML](0) [PDF 429.96 K](1974)
    摘要:
    目的:对川白芷生长过程中不同形态的4个类群及杭白芷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试图从分子水平为其栽培及种质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以40个10碱基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结果:共扩增出314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6条,占31%。结论:川白芷叶柄颜色的不同与是否抽薹无明显的相关性,而产地的差异对遗传变异的影响大于因其叶柄颜色不同所造成的影响。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