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7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中国医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一)
    穆荣平 吴灼亮
    2005, 7(4):1-8, 83. DOI: 10.11842/wst.2005.4.[sequence]
    [摘要](968) [HTML](0) [PDF 673.42 K](2195)
    摘要:
    本文从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实力、竞争潜力、竞争环境以及竞争态势进行了综和评价分析;得出经济规模不大已经成为制药我国医药制造业 R&D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的结论,并且提出了提高我国医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需要重点解决的6个关键性的问题。
    2  以产业链管理提升现代中药业的系统竞争力
    闫希军 吴廼峰 薛汉喜
    2005, 7(4):9-12, 83. DOI: 10.11842/wst.2005.4.[sequence]
    [摘要](853) [HTML](0) [PDF 421.91 K](1911)
    摘要:
    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化,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也必然会相应变化。中药业正从传统产业向现代高科技产业演化。产业链管理把现代中药业看成一个高度专业化又高度集成的链条,要求提高整个中药产业的系统竞争力,具体是: 提高现代中药产业链整体的运行效率;促进现代中药产业的结构优化,提高现代中药产业的盈利能力。只有使整个产业有更高的盈利能力,现代中药产业才有可能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3  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蛋白质组变化探讨肝与他脏关系的蛋白质基础
    刘莺 刘平 胡义杨 刘成 慕永平 都广礼
    2005, 7(4):13-17, 22,83-84. DOI: 10.11842/wst.2005.4.[sequence]
    [摘要](1213) [HTML](0) [PDF 805.35 K](1950)
    摘要:
    目的:以CCl_4大鼠肝纤维化为模型,研究肝与他脏在生理、病理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中医理论对“以象测脏”认识脏象的方法论提供科学依据,探讨中医整体观念的物质基础。方法:将 Wistar大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模型大鼠皮下注谢40%CCl_4-橄榄油溶液每周2次,共2周; 停止剌激后再观察4周,正常组以生理盐水替代CCl_4皮下注射。分别于第4、8、12、16周末分批处死大鼠。留取肝组织分别做病理、羟脯氨酸、蛋白质的分步提取。蛋白质定量后进行二维电泳,凝胶银染,运用PDQUEST 2-DE图象分析软件对获得的蛋白质图谱进行分析,运用MALDI-TOF-MS 鉴定了30多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①CCl_4肝纤维化大鼠出现生命活动整体反应,如体重、活动度等下降;②肝纤维化过程中存在蛋白质合成和物质代谢碍障;③蛋白质组改变的质谱鉴定。结果显示:肝纤维化大鼠与正常大鼠肝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与物质代谢相关的蛋白质有过氯酸可溶性蛋白质、磷脂酰肌醇转移酶、磷酸甘油酸激酶;与神经内分泌相关的蛋白质分子有儿茶酚-邻 -甲基转移酶、雌激素转磺酶亚型6、转录起始因子、非粘附性细胞蛋白质。结论:肝与他脏功能相关、病理相连是以蛋白质分子为物质基础,肝纤维化是一个涉及多个功能的整体病变过程,而引起机体整体功能改变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分子。
    4  丹参-赤芍配伍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黄浩 周琳 姜标
    2005, 7(4):18-22,84. DOI: 10.11842/wst.2005.4.[sequence]
    [摘要](1036) [HTML](0) [PDF 412.52 K](1886)
    摘要:
    选择丹参、赤芍药对为研究对象,以HPLC等色谱为研究工具,研究了不同比例配伍的丹参-赤芍共煎液与单煎混合液化学成分的异同,重点关注因两味药共煎煮而产生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现象,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分离和鉴定了变化明显的化学成分,总结了化学成分动态变化与药材配伍不同比例之间的关系。
    5  中药钙拮抗作用与视神经保护的相关性研究
    张艺 盛艳梅 孟宪丽 龙怡 张静 段俊国
    2005, 7(4):23-27,84-85. DOI: 10.11842/wst.2005.4.[sequence]
    [摘要](924) [HTML](0) [PDF 504.91 K](1906)
    摘要: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凋亡是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最终共同通路。而钙拮抗药能通过多种环节阻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起到视神经保护作用。由此我们提出: 钙拮抗作用与视神经保护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以灯盏细辛有效组分为代表,采用45Ca同位素技术对其钙拮抗有效组分进行筛选,同时结合体外常压、高压视网膜神经细胞培养实验,考察其钙拮抗作用与视神经保护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综合了几方面的实验结果,通过初步相关性分析,表明灯盏细辛有效组分钙拮抗作用与视神经保护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6  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的筛选研究
    尹莲 徐立 时乐 吴皓
    2005, 7(4):28-33, 48, 85. DOI: 10.11842/wst.2005.4.[sequence]
    [摘要](1175) [HTML](0) [PDF 566.70 K](1849)
    摘要:
    目的:研究治疗痛风加味四妙丸的药效物质基础,确定有效部位在各药效靶点上的作用,追踪有效部位(群)。方法:分离纯化加味四妙丸中的各类成分即生物碱、皂苷、黄酮、有机酸、挥发油及水液部分,以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抗炎实验、醋酸引起小鼠化学性刺激镇痛实验及高尿酸模型下的降尿酸活性为指标,筛选确定抗炎、镇痛有效部位;并将各有效部位进行正交组合筛选,确定该处方的有效部位群及在各药效靶点上的作用。结果:这六个部位组合后的抗炎、镇痛和降尿酸活性与处方药一致,是该处方的有效部位群;各部位组合配伍后,挥发油在抗炎、镇痛、降尿酸活性上均起主要作用。
    7  数字舌图的色彩校正方法研究
    樊艳 梁嵘 王召平 王立翔
    2005, 7(4):34-36,85. DOI: 10.11842/wst.2005.4.[sequence]
    [摘要](972) [HTML](0) [PDF 281.38 K](2164)
    摘要:
    在舌诊客观化的研究中,舌色的真实还原是一个关键的技术环节。本文运用ICC色彩特性文件对数字图像进行了色彩校正,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有效的校正数字图像的色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色彩还原方法。
    8  人参资源储藏量调查中的遥感技术方法研究
    陈士林 张本刚 张金胜 周应群 苏钢强 肖诗鹰 杨智 肖培根
    2005, 7(4):37-43, 36, 86. DOI: 10.11842/wst.2005.4.[sequence]
    [摘要](1026) [HTML](0) [PDF 962.92 K](2611)
    摘要:
    利用遥感技术对人参种植区域的人参种植面积进行调查,建立了人参资源遥感调查的技术路线弄口方法,并通过抽样调查对人参进行了产区面积测算和估产。野外验证点与图象判读结果对比分析表明,人参调查样区的人工判读精度,Landsat7ETM图像(15米)达90%,ETM与Spot融合图像(5米)达97%,Quick Brid图像(0.61米)达100%,本研究为遥感技术在中药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摸索了方法。
    9  氢化物发生—无色散原子荧光分析法进展及在中药微量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李为理 侯海鸽 梁克利 董艳萍
    2005, 7(4):44-48, 86. DOI: 10.11842/wst.2005.4.[sequence]
    [摘要](939) [HTML](0) [PDF 504.64 K](2215)
    摘要:
    根据国内外文献,对氢化物发生—无色散原子荧光分析法的进展进行了评述,列举了该方法应用于中药中砷、汞、铅、镉、锑等微量元素分析的实例,并对HG-AFS分析法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10  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的研究思路探讨
    狄留庆 蔡宝昌 陆茵 赵晓莉 单进军
    2005, 7(4):49-53, 27, 86-87. DOI: 10.11842/wst.2005.4.[sequence]
    [摘要](13710) [HTML](0) [PDF 618.51 K](6435)
    摘要:
    在开展国家863计划“通塞脉微丸的研究与开发”等多项课题研究基础上,结合名优中成药特点,从拆方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的提取分离方法、效应物质基础的确认、效应物质基础的成分分离解析及确定、指纹图谱谱效相关性、效应物质体内过程的构成变化及其作用靶点、复方多环节、多靶点整合调节机制以及重组现代化复方中药的系统研究等方面探讨了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对当前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1  治疗荨麻疹中药小复方筛选的思路与方法
    张宏 梁茂新 李显华 向绍杰 杜佳林 李坤 包玉龙 李为理 曲艳国 张文涛 李提宝 金凤环
    2005, 7(4):54-60, 87. DOI: 10.11842/wst.2005.4.[sequence]
    [摘要](1023) [HTML](0) [PDF 582.11 K](2272)
    摘要:
    本文以治疗荨麻疹中药小复方筛选为示范,介绍建立小复方筛选的技术平台。小复方的初筛,充分利用“《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和组方原则拟定;对不同处方及不同制备工艺进行药效学评价,以确定最佳组合和最佳制备工艺;再用均匀设计法对选定处方进行不同剂量配比的药效学评价,最终确定后续开发的精选小复方。
    12  现代分离科学与中药分离问题——关于开展“中药分离原理与技术”系统研究的思考
    郭立玮
    2005, 7(4):61-66, 87-88. DOI: 10.11842/wst.2005.4.[sequence]
    [摘要](1003) [HTML](0) [PDF 644.54 K](2065)
    摘要:
    分离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新兴边缘科学,分离技术作为生物工程技术中的下游关键技术,由于其丰富多样且高效先进,在当今国际生物与化学类科研生产中已有较广泛的应用,并因此成为现代中医药研发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本文从中药分离目标的选择与确定、中药可用于分离的性质、中药分离工艺设计原则等方面,较系统地讨论了中药分离技术研究与应用的进展与相关问题。
    13  丹参及丹参制剂中水溶性酚酸总量的测定
    曹冬 黄喜茹 刘振通 范桂敏
    2005, 7(4):67-69, 88. DOI: 10.11842/wst.2005.4.[sequence]
    [摘要](901) [HTML](0) [PDF 295.42 K](1879)
    摘要:
    目的:研究建立丹参及丹参制剂中水溶性酚酸总量的测定方法, 以控制内在质量。方法:在1 mol/L的冰醋酸溶剂中,利用丹参中水溶性酚酸类成分与铁氰化钾-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比色法测定丹参及其制剂中水溶性酚酸(以原儿茶醛计)的总量。结果:原儿茶醛在0.4448~ 2.002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5237C+0.07654(r=0.9998),加样平均回收率为100.0%,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3%。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可用于丹参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14  贵州中草药野生资源种类研究与珍稀濒危物种保护
    何顺志 高贵龙 王晓春
    2005, 7(4):70-73, 82, 88-89. DOI: 10.11842/wst.2005.4.[sequence]
    [摘要](1035) [HTML](0) [PDF 567.02 K](2132)
    摘要:
    本文从贵州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现状和保护入手,结合贵州珍稀濒危中药的品种介绍,探讨贵州珍稀濒危中药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对策。
    15  实施GAP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对策和建议
    王进旗 张艾 刘阳林 卢登高 张斌 崔静海
    2005, 7(4):74-77, 60, 89. DOI: 10.11842/wst.2005.4.[sequence]
    [摘要](870) [HTML](0) [PDF 664.03 K](2157)
    摘要:
    我国实施中药材GAP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必要性。在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中,存在选址不当、种质不清或退化、种植加工技术不规范、农药残留和有害重金属含量超标、野生资源破坏严重等问题。本文分析了中药材GAP种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的中药材GAP种植相关对策和建议。
    16  中药新药有效性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方法
    刘建勋 李欣志
    2005, 7(4):78-82,89. DOI: 10.11842/wst.2005.4.[sequence]
    [摘要](877) [HTML](0) [PDF 505.15 K](2315)
    摘要:
    本文阐述了中药新药有效性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了中药新药在心血管、脑血管以及干细胞研究领域中的新进展,介绍了近年来中药新药有效性机理探讨的新思路、新方法,指出目前国内中药新药有效性研究中的问题。作者认为,要使中药新药有效性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应尽快建立中医药试验方法体系。
    17  21世纪医学发展的展望
    韩启德
    2005, 7(4):91-93. DOI: 10.11842/wst.2005.4.[sequence]
    [摘要](898) [HTML](0) [PDF 261.70 K](1948)
    摘要:
    18  2004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综述
    叶小梁
    2005, 7(4):93-96. DOI: 10.11842/wst.2005.4.[sequence]
    [摘要](925) [HTML](0) [PDF 492.75 K](1752)
    摘要:
    19  2003.9~2004.8生物学和医学前沿的热门课题
    黄矛
    2005, 7(4):96-98. DOI: 10.11842/wst.2005.4.[sequence]
    [摘要](846) [HTML](0) [PDF 303.92 K](1855)
    摘要:
    20  从新发传染病看保护医学
    张树义
    2005, 7(4):98-101. DOI: 10.11842/wst.2005.4.[sequence]
    [摘要](808) [HTML](0) [PDF 380.07 K](2130)
    摘要:
    21  生物多样性——关于中国种质资源面对的挑战与对策
    刘旭
    2005, 7(4):101-104. DOI: 10.11842/wst.2005.4.[sequence]
    [摘要](839) [HTML](0) [PDF 358.18 K](1616)
    摘要:
    22  纳米安全性: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
    赵宇亮 白春礼
    2005, 7(4):104-107. DOI: 10.11842/wst.2005.4.[sequence]
    [摘要](1032) [HTML](0) [PDF 524.17 K](1837)
    摘要:
    23  美、日、德、法、英、韩六国科技优先领域与发展战略的比较
    汪凌勇
    2005, 7(4):108-115. DOI: 10.11842/wst.2005.4.[sequence]
    [摘要](955) [HTML](0) [PDF 696.44 K](2004)
    摘要:
    24  建议开辟专门渠道支持我国主持若干国际重大科学计划
    符淙斌 叶笃正
    2005, 7(4):116-119. DOI: 10.11842/wst.2005.4.[sequence]
    [摘要](859) [HTML](0) [PDF 217.77 K](1875)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