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9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系统生物医学:中西医学研究的汇聚
    贾 伟 赵立平 陈 竺
    2007, 9(2):1-5. DOI: 10.11842/wst.2007.2.[sequence]
    [摘要](819) [HTML](0) [PDF 225.58 K](2034)
    摘要:
    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对多因素复杂性疾病进行研究的关键是要采取中医的整体性策略,完整地把握人体水平的病理生理变化特性,并进行“自上而下式”的还原分析,直至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我们提出采用这样研究策略下的“系统生物医学”概念,旨在提倡建立一个具有我国特色的、具有预测性、预防性和个性化治疗功能的医学体系。“系统生物医学”的研究方法更符合多基因复杂性疾病的特点,能够充分发扬祖国医学的优势,有力推动中医学和西方现代医学研究的汇聚和融合。
    2  麻黄汤组方原理的研究
    罗佳波 余林中 贺 丰 朱全红
    2007, 9(2):6-14. DOI: 10.11842/wst.2007.2.[sequence]
    [摘要](1139) [HTML](0) [PDF 189.50 K](2684)
    摘要:
    本项目提出关于方剂组方原理的现代假说,从研究麻黄汤不同配伍对物质基础、药理效应、药代动力学变化的影响,进而综合分析该方组方的合理性。体外结果显示不同配伍化学成分有所变化,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也有差异;发汗及抗炎平喘等药理效应均以全方最佳;其他药味的加入对君药麻黄的减毒作用明显;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臣、佐、使药对君药体内吸收、分布、排泄过程均有影响。体内外研究结果均充分验证了所提之假说的正确性。
    3  毛细管电泳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周丽娟 刘清飞 王义明 罗国安
    2007, 9(2):15-21. DOI: 10.11842/wst.2007.2.[sequence]
    [摘要](1362) [HTML](0) [PDF 305.72 K](2465)
    摘要:
    综述了近几年毛细管电泳技术在中药材和炮制品的鉴定、中药材及中药制剂的成分分析、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中药手性药物的分离及药代动力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概况。
    4  抗炎-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途径
    李玉洁 杨 庆 朱晓新
    2007, 9(2):22-28. DOI: 10.11842/wst.2007.2.[sequence]
    [摘要](846) [HTML](0) [PDF 406.28 K](2649)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炎症-损伤-反应”学说得到广泛支持和认可。炎性反应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并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干预AS炎症反应可能是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的病理基础角度,总结了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早期、进展期、成熟期、破裂期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从抗炎角度研究、筛选、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中药的思路和方法。 更多还原
    5  数字舌图的舌色数据采集方法研究
    陈松鹤 梁 嵘 王盛花 王召平 黄庆梅
    2007, 9(2):29-32, 57. DOI: 10.11842/wst.2007.2.[sequence]
    [摘要](933) [HTML](0) [PDF 520.66 K](2521)
    摘要:
    目的:从临床医生的视角,探讨数字舌图的舌色数据的采集方法。方法:(1)对142幅淡红舌不同部位的舌色数据进行比较;(2)由临床医师进行舌色样本的数据采集,获得706幅不同舌色的Lab色度值。结果: (1)舌侧部位与舌尖、薄白苔、厚白苔、反光和阴影部位的舌色数据之间有统计学差异;(2)临床医生诊断的不同舌色,经色度值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在三维色彩空间中亦具有各自的分布范围。结论:由医生对数字舌图进行舌色样本的数据采集是准确分析舌色的重要保证。 更多还原
    6  血瘀证量化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判别分析
    姚魁武 王 阶 朱翠玲 武继涛 王恰如 王在意
    2007, 9(2):33-37. DOI: 10.11842/wst.2007.2.[sequence]
    [摘要](1011) [HTML](0) [PDF 231.60 K](2588)
    摘要:
    目的: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对于血瘀证诊断具有较好区分能力的诊断方法和诊断标准。方法:在现代流行病学原则指导下进行血瘀证诊断的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资料收集,对其结果进行判别分析处理。结果:对75个变量进行 35步的逐步判别,共有33个项目进入方程,由此建立了血瘀型和非血瘀型的判别函数,并对33个自变量对血瘀证判别的贡献度进行区分。并对2004例患者进行了对判别结果的回顾性检验,总预测正确率为91.6%。结论:逐步判别分析可筛选出对鉴别两类具有不同属性的人群有较大贡献的条目,从而使其结果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7  基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基本证候研究
    谢雁鸣 朱芸茵 葛继荣 朴海垠 于 嘉 王和鸣 陈卫衡 邢美荣
    2007, 9(2):38-44. DOI: 10.11842/wst.2007.2.[sequence]
    [摘要](1026) [HTML](0) [PDF 696.76 K](2712)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证候因素和证候特征。方法: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调查问卷的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聚类分析和决策树等数据挖掘技术,对横断面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除骨痛、驼背、身高变矮、骨折外,中医主要症状为腰膝酸软、视物模糊、发脱、腿沉、倦怠乏力和畏寒肢冷;次要症状为怕热、眼睛干涩、烦躁易怒、头晕、齿摇、耳鸣、气短、便秘和盗汗。(2)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证候为肾阳虚证、肾精不足证、肾气虚证、肾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和肝肾阴虚证,主要证候因素为阴虚、阳虚、气虚、气滞、湿浊和血瘀;(3)阴虚决策树诊断模型以五心烦热、盗汗和便秘三个变量为主,阳虚决策树诊断模型以畏寒肢冷、大便稀溏、腰膝酸软、头晕和气短五个变量为主。结论:(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6个主要症状和9个次要症状,主要证候因素为阴虚、阳虚、气虚、气滞、湿浊和血瘀,常见证候为肾阳虚证、肾精不足证、肾气虚证、肾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和肝肾阴虚证。(2)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肾、肝、脾三脏虚损为本,气滞、湿浊、血瘀为标的本虚标实之证。 更多还原
    8  安宫清开灵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出血模型前炎症细胞因子与黏附分子含量的影响
    徐 雅 李澎涛 陈 杰 贾 旭
    2007, 9(2):45-49, 72. DOI: 10.11842/wst.2007.2.[sequence]
    [摘要](914) [HTML](0) [PDF 273.97 K](2147)
    摘要:
    目的:观察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对胶原酶诱导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出血模型脑组织中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以及血清中黏附分子sICAM-1含量的影响,探讨安宫清开灵注射液阻抑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作用环节以及作用效果。方法:基底核注射胶原酶法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中TNF-α和IL-1β含量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中sICAM-1含量。结果:脑出血48h和7d,大鼠脑组织匀浆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以及血清中sI-CAM-1含量均显著升高;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各剂量组脑内TNF-α和IL-1β的含量以及血清中sI-CAM-1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或 P<0.05)。结论: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可以显著抑制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生成,以脑出血急性期(出血后24h)的抑制作用较突出,也可以阻抑黏附分子sICAM-1的合成与分泌,并随着用药剂量增加而效应增强的剂量依赖关系。可见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对炎症反应的启动具有显著的阻抑作用。
    9  温阳化饮益气活血法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大鼠心肌α-MHC、β-MHC基因表达的影响
    陈 晶 曹洪欣 郭 欣
    2007, 9(2):50-53. DOI: 10.11842/wst.2007.2.[sequence]
    [摘要](1071) [HTML](0) [PDF 535.52 K](2221)
    摘要:
    目的:探讨温阳化饮益气活血法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大鼠心肌α- MHC、β-MH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法复制慢性心功能不全大鼠动物模型,利用RT-PCR技术检测心肌重构的相关调控因素α- MHC、β-MHC在慢性心功能不全发病中的作用,同时观察温阳化饮益气活血法对其干预作用。结果:慢性心功能不全大鼠模型组心肌组织α-MHC基因表达下调,β-MHC基因表达上调;温阳化饮益气活血法治疗组心肌组织α-MHC基因表达上调,β-MHC基因的表达下调。结论:温阳化饮益气活血法能上调慢性心功能不全大鼠α-MHC基因的表达,下调β-MHC基因的表达,为温阳化饮益气活血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这可能是温阳化饮益气活血法防治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作用机制之一。
    10  枳术丸口服给药后血中移行成分分析及其定量研究
    王喜军 陈 曦 杨 舸 樱井澈朗 曹洪欣
    2007, 9(2):54-57. DOI: 10.11842/wst.2007.2.[sequence]
    [摘要](1003) [HTML](0) [PDF 193.55 K](2336)
    摘要:
    目的:确认枳术丸中有效成分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应用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对口服枳术丸后血清中移行成分进行分析,并对主要血清中成分在相应的最大吸收波长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口服给药后,大鼠血清中检测到13个化合物,其中6个为枳术丸中原型成分,7个为代谢产物;并建立了枳术丸中入血成分柚皮苷、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其二个成分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101.13%、98.56%。结论:柚皮苷、橙皮苷及新橙皮苷等为枳术丸主要体内直接作用物质,所建立枳术丸中有效成分测定方法能够全面、准确地控制枳术丸的内在质量。
    11  中药虎杖雌激素活性组分的分离及活性测试
    张彩宁 王煦漫 张晓哲 肖红斌 梁鑫淼
    2007, 9(2):58-64. DOI: 10.11842/wst.2007.2.[sequence]
    [摘要](845) [HTML](0) [PDF 303.60 K](2092)
    摘要:
    药材虎杖用70%乙醇冷浸法进行提取。对虎杖中蒽醌类化合物集中分布的乙酸乙酯分配组分首先进行硅胶柱分离,得到6个组分,利用转基因酵母法测定其雌激素活性,结果表明前三个组分具有较高的雌激素活性。进一步对其中的第三个活性组分利用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了精制,对流出物按2分钟间隔收集,共得到20个馏分。转基因酵母法测定其雌激素活性的结果显示,在这20个馏分当中,有5个馏分具有较强的雌激素活性。分别将其雌激素活性与化学组成进行关联,发现其中的sub-fraction-13中可能存在非大黄素的雌激素活性成分。
    12  不同厂家生产的丹参注射液色谱指纹图谱的比对研究
    徐 曼 刘爱华 张金兰 崔亚君 果德安
    2007, 9(2):65-72. DOI: 10.11842/wst.2007.2.[sequence]
    [摘要](4161) [HTML](0) [PDF 755.15 K](5340)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厂家丹参注射液的质量,并应用对照品对照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Zorbax Extend C18色谱柱,以乙腈-0.05%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88nm,测定了18个不同厂家生产的丹参注射液的HPLC-UV指纹图谱以及代表性厂家注射液的HPLC-DAD-MS图谱。结果:18个不同厂家生产的丹参注射液在所含化学成分的数目和含量上差异显著;利用对照品对照和HPLC-DAD-MS技术指认了丹参注射液中的15个酚酸类成分。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测定不同来源的丹参注射液的色谱指纹图谱,并为丹参注射液的全面质量评价和生产工艺监控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13  我国特有濒危药用植物降香黄檀遗传多样性研究
    杨新全 冯锦东 魏建和 李榕涛 何明军 杨成民
    2007, 9(2):73-76. DOI: 10.11842/wst.2007.2.[sequence]
    [摘要](996) [HTML](0) [PDF 262.67 K](2556)
    摘要:
    应用RAPD标记对降香黄檀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从144 个10-me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具有多态性检测能力的引物。对6个居群的77份降香黄檀样品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33个位点,多态位点18条,占 54.55%。物种水平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137,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137,以上三个指标在居群水平的平均值依次为:40.9%、0.1353、0.2048。结果表明降香黄檀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认为其资源濒危主要源于乱砍滥伐,并提出保护策略。
    14  中药配方颗粒国际化有关问题的思考
    涂瑶生 毕晓黎
    2007, 9(2):77-81. DOI: 10.11842/wst.2007.2.[sequence]
    [摘要](955) [HTML](0) [PDF 128.35 K](2411)
    摘要:
    阐述了中药配方颗粒的国际竞争优势,简要介绍了新工艺、新技术在其生产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现状,论述了中药配方颗粒国际化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15  中药走向国际市场不同营销模式的探讨
    王 姝 赵利斌 郭治昕 张志华
    2007, 9(2):82-85. DOI: 10.11842/wst.2007.2.[sequence]
    [摘要](928) [HTML](0) [PDF 178.81 K](2199)
    摘要:
    本文就中药自身特点和现有的国际营销模式特点,分析讨论了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不同营销模式,认为在中药国际化举步维艰的状况下,中药连锁药店的国际化经营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
    16  我国中医药企业工业产权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宋晓亭
    2007, 9(2):86-91. DOI: 10.11842/wst.2007.2.[sequence]
    [摘要](718) [HTML](0) [PDF 420.45 K](2066)
    摘要:
    通过调查,揭示了目前我国中医药企业工业产权的基本状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中医药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工业产权的数量也迅速发展,但两者在总体上联系不紧密,其发展关系不相一致; 我国中医药企业无论在规模、知识产权意识和运用能力、研发投入、创新政策、市场保护、中介服务等方面还存在着对中医药知识产权创造、利用、管理、保护不利的一面,需要在政策上予以适当调整。
    17  广西开拓东盟中药市场的专利问题研究
    柯 涛 赵 敏 黄日昆
    2007, 9(2):92-98. DOI: 10.11842/wst.2007.2.[sequence]
    [摘要](877) [HTML](0) [PDF 619.61 K](2066)
    摘要:
    通过对现有专利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对广西中药产业发展和广西对东盟各国医药市场的开拓问题进行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18  代谢物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吴泽明 孙 晖 吕海涛 孙文军 王喜军
    2007, 9(2):99-103. DOI: 10.11842/wst.2007.2.[sequence]
    [摘要](1006) [HTML](0) [PDF 239.96 K](2781)
    摘要:
    自1999年代谢组学的概念提出以来,它在药物毒理研究、疾病诊断、系统生物学研究等诸多领域里的应用日益深入。代谢组学由于其从代谢网络终端表象的整体角度反映生物体的功能水平,恰与中医的整体思想吻合。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阐明中医的证候本质及药物的作用机制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代谢物组学研究现状,并对该领域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19  藏药独一味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新进展
    关 枫 王艳宏
    2007, 9(2):104-106, 110. DOI: 10.11842/wst.2007.2.[sequence]
    [摘要](937) [HTML](0) [PDF 173.17 K](2944)
    摘要:
    简要综述了独一味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认为独一味有良好地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对其研究开发的前景广阔;对其药效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有待深入,尤其应重点关注其疗效确切的镇痛活性。
    20  蛇莓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予祺 常 琪 唐劲天
    2007, 9(2):107-110. DOI: 10.11842/wst.2007.2.[sequence]
    [摘要](1011) [HTML](0) [PDF 195.60 K](2567)
    摘要:
    蛇莓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功效,民间多与其它中草药配合使用,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近年发现该植物中含有酚酸和三萜类等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本文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方面对蔷薇科蛇莓属植物-蛇莓[Duchesnea indica(Andr)Focke]及其同属植物皱果蛇莓[Duchesnea chrysantha(Zollinger & Moritzi)Miquel]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21  在中法传统中医学和西医汇聚大会开幕式的发言
    陈 竺
    2007, 9(2):111-112. DOI: 10.11842/wst.2007.2.[sequence]
    [摘要](724) [HTML](0) [PDF 83.61 K](2081)
    摘要:
    22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刘成海 刘 平 胡义扬 徐列明 刘 成
    2007, 9(2):112-119. DOI: 10.11842/wst.2007.2.[sequence]
    [摘要](1104) [HTML](0) [PDF 342.95 K](2678)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肝纤维化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包括病理机制与诊断方法等;回顾中医学对肝纤维化的研究过程及其认识,指出我国的肝纤维化临床治疗学研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继而介绍我国抗肝纤维化新药与经过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中药制剂,包括扶正化瘀方、复方鳖甲软肝片、复方861合剂等。接着介绍抗肝纤维化中药-扶正化瘀方的多途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如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包括抗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与肝细胞凋亡、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改善肝窦毛细血管化等,而且针对肝纤维化的不同病理阶段,该方具有各自的药物配伍特点, 目前已知该方的主要药效成分包括丹酚酸B、苦杏仁甙与虫草组分等。最后,展望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发展前景,一方面加强临床试验,提高临床研究水平,促进其国际化;另一方面,开展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发展肝硬化的中医病机与治法新理论。
    23  药物基因组学、药物代谢组学与辨证施治
    李后开 王一煌 贾 伟 周明眉 刘 平
    2007, 9(2):120-126. DOI: 10.11842/wst.2007.2.[sequence]
    [摘要](907) [HTML](0) [PDF 645.83 K](2451)
    摘要:
    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和药物代谢组学(pharmacometabonomics)作为系统生物学中的两个新兴学科,对于中医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价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她们同样以整体和动态的观点来认识、解释、进而预测个体对药物治疗的效应,它们的发展将有力推动个性化治疗,尤其是两者与中医学的辨证施治思想相结合,必将促进现代药物治疗水平的提升以及未来医疗模式向系统化转变,极大地促进中医药学科的现代化发展。
    24  老年痴呆症药物治疗的一条新途径:知母皂甙元促进脑M受体生成改善记忆功能
    胡雅儿 王子玫 张永芳 张 瑞 孙启祥 夏宗勤
    2007, 9(2):127-133. DOI: 10.11842/wst.2007.2.[sequence]
    [摘要](1120) [HTML](0) [PDF 408.28 K](2226)
    摘要:
    研究从知母中提取的化合物知母皂甙元(ZMS)抗老年痴呆症(AD)的药理学作用。ZMS能显著改善多种动物模型的学习记忆功能,它不抑制胆碱酯酶,不占领M受体的配基结合位点,因此也不是M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 ZMS主要是调整脑内M受体的密度和它的M1、M2受体亚型,使之从低于正常调整到接近或达到正常,并且脑M受体的改善同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呈正相关。因此,ZMS是一种新型的能显著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的药物,它不同于目前已知的胆碱脂酶抑制剂或M受体的激动剂、拮抗剂。其机理研究发现ZMS是通过促进M受体蛋白分子的生成,而使M受体在较高水平上达到新的平衡。这种促进合成是由于ZMS能提高细胞M1和M2受体的mRNA表达和提高mRNA的稳定性,从而促进M受体蛋白的表达。ZMS提高M受体mRNA的稳定性需要细胞合成某种蛋白质。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