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9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我国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机遇——从发达国家迈向“概念时代”谈起
    戴汝为
    2007, 9(3):1-6. DOI: 10.11842/wst.2007.3.[sequence]
    [摘要](983) [HTML](0) [PDF 157.91 K](1968)
    摘要:
    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使世界变得平坦,发达国家正在由“信息时代”迈进“概念时代”。在全新思维中,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崇尚“高概念”、“高感性”,提倡“概念整合”及“模式识别能力”。我国中医药素以形象思维和整体概念为核心。中医对生命的理念所用的术语(形、气、神)与现代科学的“物质、信息、概念”融会相通。中医诊断及辨证施治和美国风行的“口述诊疗学”、“结合医学”、“整体医学”有众多联系。中医已经引起了西方的关注,如“现代舌诊学”。继承中医长期形成的学术成果,结合我国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复杂性科学及模式识别领域所获得与中医有关的研究与结果,进入“概念时代”的21世纪,是我国的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大好时机。
    2  基于DNA barcoding(条形码)技术的中药材鉴定
    陈士林 姚 辉 宋经元 李西文 刘 昶 陆建伟
    2007, 9(3):7-12. DOI: 10.11842/wst.2007.3.[sequence]
    [摘要](1161) [HTML](0) [PDF 166.42 K](3560)
    摘要: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是根据对一段标准的DNA序列的分析来鉴定物种,已成为生物物种鉴定的新方向,受到世界40多个国家130多个组织中传统生物分类学家、分子生物学家和生物信息学家等多学科专家的关注。本文通过介绍DNA条形码的产生、发展和研究现状,探讨其在中药材鉴定中应用的技术方法、技术路线、关键问题以及应用范围,并展望了DNA条形码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前景。
    3  冠心病心绞痛病证结合的证候诊断量表的制订思路与方法
    王 阶 李 军 杨 戈 姚魁武
    2007, 9(3):13-17. DOI: 10.11842/wst.2007.3.[sequence]
    [摘要](874) [HTML](0) [PDF 210.51 K](2207)
    摘要:
    总结和探讨了病证结合的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诊断量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证候诊断量表制定的基本方法,认为多元统计学分析与专家经验的理性分析相结合是构建科学实用的证候诊断量表的有力保证。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诊断量表制订的思路和方法将会为其它疾病的证候诊断研究提供借鉴。
    4  应用离散数学描述中西方医学诊疗要素、关联及其模型
    梁志伟 罗云坚 李小华 陈 倩 赖小平 吕玉波 刘保延
    2007, 9(3):18-23. DOI: 10.11842/wst.2007.3.[sequence]
    [摘要](949) [HTML](0) [PDF 325.08 K](2891)
    摘要:
    目的:比较中西医学临床诊疗思维特点与同异,探讨两种医学诊断要素、关联的数理特征和规律。方法:运用离散数学的图论、集合与映射理论,结合信息学及其技术,辅以医院病案信息,对中西方医学的理论基础、临床实践病史采集思维与行为方式、以及对诊断结论的抽象与命名等规律特点进行描述分析和关联比较,构建现代中医诸诊合参模型。结果:1.传统中医理论学与现代西医学的基本理论存有本质差异但在临床信息采集内容与手段上存有共性,离散数学适于表达这两类医学诊断原则与理论特征;2.糅合中西方医学中多种蕴含客观和数理规律的观察指标进行诸诊合并参构建了一种现代中医诊断模型,可用作临床诊断实践的思维规律框架;3.实例阐释了某一西医诊断的中医疾病和证候分布呈多样性,有部分可集中分布于少数几个病证类型。
    5  基于可视化脉诊信息采集与识别的“独取寸口法”与“遍诊法”的信息学比较
    司银楚 朱庆文 高 蔚 杨学智 牛 欣
    2007, 9(3):24-27. DOI: 10.11842/wst.2007.3.[sequence]
    [摘要](923) [HTML](0) [PDF 199.04 K](2717)
    摘要:
    《难经》以降,临床医家以“独取寸口”辨证,既往现代脉诊研究,也仅从寸口一部获取压力信息、可视化信息。理论上讲,获得的信息量越多、越有效,辨证的结果越准确。从解剖生理学角度来说,寸口和趺阳脉离心脏距离比较远,而人迎脉距离心脏近,而且是人体的大血管,人迎脉反映的血管、血流等心血管的信息量比较寸口和趺阳脉应该多,更能反映人体的整体的病理生理状况。课题组在专利技术复合B型超声柔性脉动信息采集装置基础上,实现了脉动信息采集与识别的数字化和可视化,并对正常人、人和动物(犬、小型猪)的脉诊模型的寸口、人迎、趺阳脉动部位,获取近似于中医脉诊指下感觉的多维脉管运动信息,通过对信息进行识别,在信息学上对“独取寸口法”与“遍诊法”取脉进行了比较。从初步研究结果来看,遍诊法获得的信息量要比“独取寸口”取脉获得的信息量大,但是,信息量大就一定能提高辨证率吗?海量的信息是否包含有垃圾信息?寻找脉动的特征信息为临床服务是否可行?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做大量研究。
    6  基于CIELAB空间的中医舌色分析方法
    李博聪 黄庆梅 陈松鹤 梁 嵘
    2007, 9(3):28-32, 54. DOI: 10.11842/wst.2007.3.[sequence]
    [摘要](918) [HTML](0) [PDF 404.45 K](2068)
    摘要:
    目的:遵循颜色科学的理论与技术,探讨中医舌色的分析方法。方法:根据中医舌色的视觉诊断过程,采用CIELAB均匀颜色空间作为舌色分析的平台,将所采集的舌色RGB数据转换到CIELAB空间,研究与视觉感受对应的舌色色域分布规律。结果:提出一种数值拟和的方法,对中医描述的舌色(红舌,淡红舌,淡白舌等)进行分类,并根据舌色的分布,提取各类舌色的典型特征色。结论:这种分类和特征色的提取方法能够表示中医舌色的实际视觉描述分类关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7  冷应激及其药物干预的代谢组学研究
    王晓艳 邱云平 苏明明 赵爱华 贾 伟 周明眉
    2007, 9(3):33-38. DOI: 10.11842/wst.2007.3.[sequence]
    [摘要](969) [HTML](0) [PDF 682.49 K](2698)
    摘要:
    采用衍生化GC/MS的方法分析尿液中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 结合主成分分析、最小二乘法等模式识别方法计算峰响应信号,冷应激前后正常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在主成分分析图上产生显著分离,人参皂苷组则冷应激前后几乎无分离。利用单维统计对差异物质加以检验,发现其中与应激相关的代谢物如酪氨酸、色氨酸等物质的相对含量产生显著变化,据此推测机体对冷刺激的应答以及应激后自我调节的过程,而这些物质中绝大多数在人参皂苷组中变化的显著性降低或者已无显著性。本文从代谢物的角度证实冷应激对动物机体的影响、机体的自我恢复以及人参皂苷的抗应激作用。
    8  双龙方有效成分诱导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和聚类分析
    王金津 钱夕元 李 雪 杨辉华 梁琼麟 王义明 罗国安
    2007, 9(3):39-42, 66. DOI: 10.11842/wst.2007.3.[sequence]
    [摘要](914) [HTML](0) [PDF 803.46 K](2676)
    摘要: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筛选双龙方主要成分(人参皂苷Rb1,丹参酚酸B)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双龙方主要有效成分对大鼠M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用含5705条大鼠基因的博奥大鼠全基因组Oligo芯片,以不同给药情况、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总RNA制备的探针杂交芯片,用 LuxScan10KA双通道激光扫描仪(CapitalBio公司)进行扫描,筛选MSCs变化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hierarchical聚类提取差异表达的特征基因。结果:在MSCs的分化过程中,筛选出128条(2.24%)差异表达基因,经分析发现它们与能量代谢,信号传导等多类基因密切相关,对样本进行聚类发现MSCs在20-30天之间发生了显著的改变。结论:基因芯片是研究中药作用机理的有效平台, 双龙方主要成分可诱导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9  一贯煎影响CCl4大鼠肝硬化形成期肝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效应机制研究
    慕永平 刘 平 王 磊 刘 成 王高强 都金星 李风华 王晓玲 都广礼 刘 莺
    2007, 9(3):43-54. DOI: 10.11842/wst.2007.3.[sequence]
    [摘要](1183) [HTML](0) [PDF 1.54 M](3296)
    摘要:
    目的:探讨一贯煎对CCl4诱导大鼠肝硬化形成阶段肝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首次大鼠皮下注射CCl43mL/kg,此后以50%CCl4橄榄油溶液2mL/k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计12周,自第9周开始给与药物干预4周,12周末杀鼠取材;检测肝功能,肝组织病理,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一贯煎对模型大鼠肝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1)模型大鼠8周时呈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的病理改变,12周时已形成典型的肝硬化;与正常大鼠比较,12周时模型大鼠精氨酸加压素1A受体(AVPR1A)、CYP3A13、β球蛋白(Beta-glo)等基因表达显著下调;淋巴毒素A(LTA)、MMP-23、RNA结合基序蛋白 3(RBM3)、血小板反应蛋白2(TSP2)、AP1γ亚单位结合蛋白1(AP1GBP1)、生长素释放素受体(GHRHR)、阿米洛利结合蛋白 1(ABP1)等基因表达显著上调。(2)与12周模型对照组比较,一贯煎组AVPR1A、CYP3A13、Beta-glo等基因表达显著上调;LTA、MMP-23、RBM3、TSP2、AP1GBP1、GHRHR、ABP1等基因表达显著下调。结论:一贯煎抑制CCl4诱导大鼠肝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与提高肝脏生物转化功能、抑制肝脏炎症反应、抑制肝细胞凋亡和肝星状细胞活化、抑制肝窦内皮损伤、改善肝脏糖代谢及水钠潴留等多种途径有关。
    10  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姚美村 姜晓飞 陆亚松 乔延江
    2007, 9(3):55-59. DOI: 10.11842/wst.2007.3.[sequence]
    [摘要](1134) [HTML](0) [PDF 229.26 K](2838)
    摘要:
    在比较药动学中经典房室模型和生理药动学模型(PBPK模型)的基础上,介绍了生理药动学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作用。与经典房室模型相比,生理药动学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药物在器官和组织内的药动学过程,提供难以(或无法)通过实验获取的药代参数(如代谢速率常数等),预测和外推药物的药动过程和提供内剂量经时过程,在药代药动层面辅助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在中药研究过程中,生理药动学模型可以在完善中药药性(归经)理论、探索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探索含马兜铃酸类药物及有毒中药的作用机理等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
    11  利用“分层法”综合评价中药复杂体系药效
    申 佳 陶佳林 赵玉男 邢东明 林 晗 杜力军
    2007, 9(3):60-66. DOI: 10.11842/wst.2007.3.[sequence]
    [摘要](939) [HTML](0) [PDF 287.94 K](2117)
    摘要:
    对综合评价中药复杂体系药效的数学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中药抗病能力的量化结果的数学方法——分层法,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对中药药效多因素的评价决策问题进行理论探讨。用此方法综合比较9种不同配比的银杏叶(EGb)提取物有效成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比较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实例实验的结果验证了此方法的相对合理性和实用性。
    12  冬凌草化学成分积累动态的研究
    陈随清 冯卫生 王 丽 董三丽 董诚明
    2007, 9(3):67-70. DOI: 10.11842/wst.2007.3.[sequence]
    [摘要](967) [HTML](0) [PDF 195.65 K](1996)
    摘要:
    目的:分析冬凌草化学成分的积累动态。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方法进行水溶性浸出物、醚溶性浸出物的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冬凌草中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的含量。结果:冬凌草中水溶性浸出物、醚溶性浸出物、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的含量在不同生长时期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结论:冬凌草中化学成分动态积累的变化规律,将为研究冬凌草生物特性的形成及冬凌草的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13  桂枝茯苓软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高为民 许旭东 胡晓茹 杨峻山 邵 旭
    2007, 9(3):71-74. DOI: 10.11842/wst.2007.3.[sequence]
    [摘要](899) [HTML](0) [PDF 192.97 K](2078)
    摘要: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软胶囊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Shim-PackVP-ODS(150mm×4.6mm),流动相:乙腈-水-冰乙酸(42∶58∶0.8),检测波长:273nm;柱温:40℃;流速:1mL/min。结果:桂枝茯苓软胶囊中丹皮酚 A=10794.70C+9783.24,在0.1456μg-1.747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结论:桂枝茯苓软胶囊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可靠,重现性好。
    14  玫瑰种质资源调查
    蔡 芳 贺玉林 李先恩
    2007, 9(3):75-80. DOI: 10.11842/wst.2007.3.[sequence]
    [摘要](1019) [HTML](0) [PDF 245.79 K](2650)
    摘要:
    调查了药材市场玫瑰花的来源及其混用品,并对玫瑰主产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种植历史、主要栽培品种、玫瑰物候特征及玫瑰繁殖方式等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分析;对玫瑰种质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15  蛋白质组学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工具
    李治国 肖 诚 李 平
    2007, 9(3):81-85. DOI: 10.11842/wst.2007.3.[sequence]
    [摘要](733) [HTML](0) [PDF 366.09 K](2293)
    摘要:
    蛋白质是生命功能的最终执行者,是理解生理、病理和药理作用机理的关键。蛋白质组学是分析一个基因组、一种生物或组织或细胞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学组技术和策略为复杂的中医证候学说和方药体系研究带来了希望, 为中医药现代化及深刻系统的理解中医药作用机理的物质基础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6  中药复方冠心Ⅱ号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乔 雪 徐 曼 韩 健 果德安
    2007, 9(3):86-95, 106. DOI: 10.11842/wst.2007.3.[sequence]
    [摘要](1162) [HTML](0) [PDF 460.91 K](2947)
    摘要:
    复方冠心Ⅱ号是来源于临床的有效名方,由丹参、红花、赤芍、川芎、降香5味药组成,具有活血通络的功效。本文概括并归纳了该复方及其组方的5味生药近年来的研究状况,包括复方及单味药的相关药理学、药动学研究状况,各单味药的化学成分研究及有效成分的测定。
    17  中医四诊信息数字化研究现状评析
    王忆勤 李福凤 燕海霞 姚 笛
    2007, 9(3):96-101. DOI: 10.11842/wst.2007.3.[sequence]
    [摘要](817) [HTML](0) [PDF 150.09 K](2713)
    摘要:
    本综述客观评析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研究现状及存在问 题,提出在探索四诊信息数字化研究中建立中医四诊信息规范化采集和分析的方法,完善中医四诊检测系统,建立中医四诊特征信息数据库,以及建立计算机判读量 化分类方法,同时利用数据库平台对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融合分析,综合判断等构想,以获取有关中医病性、病位的客观诊断依据。
    18  秘鲁特产药用植物玛卡研究的新进展
    肖 伟 彭 勇 许利嘉 陈士林 肖培根 刘 勇
    2007, 9(3):102-106. DOI: 10.11842/wst.2007.3.[sequence]
    [摘要](1995) [HTML](0) [PDF 244.19 K](4548)
    摘要:
    对近5年来秘鲁特产药用植物玛卡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内容包括玛卡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研究、化学成分研究、药理作用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研究。玛卡的药理作用及保健功能日益受到瞩目和关注。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