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21卷第1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现代精神病学探讨抑郁症中医治疗实践中的若干问题
    贾竑晓
    2019, 21(11):2253-2256. DOI: 10.11842/wst.20190625003
    [摘要](159) [HTML](309) [PDF 0.00 Byte](535)
    摘要:
    本文从现代精神病学视角认识抑郁症的中医治疗,认为抑郁症的临床辨证当以核心的精神症状为主,根据诊断类型不同、严重程度不等,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双相抑郁,其病机特点表现为阴虚阳亢,临床当以益阴调阳为主;对于单相抑郁的中、重度类型,可采用温阳开郁的治法;对于有明显季节性发作的患者,可借助中医五运六气理论,来探讨抑郁症的先天禀赋与其发作的关联性。此外,抑郁症治疗的疗效评价当以西医的疗效标准去评价,而抑郁症的中医治疗疗程,则需要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2  中药通过调控脑细胞微环境治疗药物依赖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彭莎 彭壮 石哲 廖端芳
    2019, 21(11):2257-2263. DOI: 10.11842/wst.20190619005
    [摘要](164) [HTML](186) [PDF 0.00 Byte](443)
    摘要:
    药物依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增加社会经济和医疗压力的精神疾病。药物依赖严重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态与功能,引起脑部微环境稳态失衡。我国历史上对药物依赖的现象早有记录。近代以来,中医药界对药物依赖的理论与治疗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就中药及方剂治法对脑部谷氨酸能系统和多巴胺能系统稳态调控治疗药物依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以期为中医药戒毒研究提供参考。
    3  耳电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增效效应的临床观察
    许可 李小娇 方继良 陈丽梅 高德强 洪洋 许凤全 王红星
    2019, 21(11):2264-2269. DOI: 10.11842/wst.20190718004
    [摘要](233) [HTML](543) [PDF 0.00 Byte](445)
    摘要:
    目的 耳甲电针已被证明类似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治疗抑郁症有效,本研究探讨耳甲电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TRD)的临床增效效应。方法 通过门诊及广告招募到23例TRD患者,采用耳迷走神经刺激仪(SDZ-IIB,华佗牌)刺激患者双侧耳甲区进行治疗,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 min,共2次,原基础药物治疗保持不变。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抑郁自评量表总分(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总分(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14)、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冗思反应量表(Rumination Response Scale,RRS)等6个临床心理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除脱落3例外,大部分患者治疗2、4、8周后,症状逐渐减轻, HAMD、HAMA、SDS、SAS量表评分减分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HAMD平均减分率分别为43.77%、61.74%、74.83%,临床痊愈9例(9/20),8例显著进步,2例进步,1例无效,总反应率为95.0%。治疗8周后RRS、PSQI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5)。结论 耳电针对TRD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  基于ALFF分析的耳甲电针治疗轻中度抑郁症脑效应研究
    陈慧昀 赵斌 张磊 曹久东 陈丹 赵沛涵 王朝阳 荣培晶
    2019, 21(11):2270-2275. DOI: 10.11842/wst.20190620009
    [摘要](202) [HTML](400) [PDF 0.00 Byte](607)
    摘要:
    目的 采用ALFF静息态磁共振分析技术探讨耳甲电针对抑郁症患者脑部神经元自发活动的调节作用。方法 纳入15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进行8周的耳甲电针治疗,并于治疗前后采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数据,评估耳甲电针抗抑郁的疗效,同时采用低频振幅算法对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耳甲电针对患者局部脑区神经元自发活动的调节作用。 结果 经过8周治疗后,患者HAMD-17量表评分降低(5.33 ± 2.19);左侧的颞叶下回ALFF值升高,而右侧海马、楔前叶、距状裂周围皮质、左侧后扣带回和右侧丘脑ALFF值降低。结论 耳甲电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对脑默认网络、情绪回路、认知和视觉相关皮质的脑区的自发神经元活动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抗抑郁的重要机制。
    5  Balb/c129/S1小鼠的抑郁与气虚证共易感差异性及越鞠丸干预作用的分子研究
    徐联调 李文佳 陈茵 李筱琪 杨青青 吴颢昕 陈刚 周欣
    2019, 21(11):2276-2283. DOI: 10.11842/wst.20190907006
    [摘要](202) [HTML](165) [PDF 0.00 Byte](464)
    摘要:
    目的 比较Balb/c和129/S1两品系小鼠在不同抑郁症模型造模后的证候差异,以及越鞠丸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造模后两品系小鼠抑郁证候表型和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Balb/c、129/S1两个近交品系小鼠上用社交挫败应激与慢性不可预知应激两种方法造模。用糖水偏爱、陌生环境摄食、强迫游泳等测试的指标用于评判小鼠的抑郁/焦虑样状况,并对小鼠前肢抓力、掌纹血色度和负重游泳进行检测,评判其气虚样证候。将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抑郁造模后的两品系小鼠分为模型组、越鞠丸组和氟西汀组,给药一周后进行一系列行为学检测,评判越鞠丸对抑郁症及气虚证候的改善作用,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与肌肉PKA-CRE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雄性Balb/c和129/S1小鼠在两种模型下均表现出糖水偏好显著降低,强迫游泳时间显著延长或社会交互时间显著缩短等抑郁样行为,而Balb/c小鼠在抓力及掌纹血色表型上都显示气虚样证候,129/S1小鼠则未表现出类似证候。越鞠丸可逆转两品系小鼠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造模后的抑郁表型,但无法逆转造模后Balb/c小鼠的抓力、掌纹血色度和负重游泳时长的气虚样表型;与模型组相比,两品系小鼠越鞠丸组海马和肌肉PKA、CREB磷酸化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结论 社交挫败应激与慢性不可预知应激造模后,Balb/c与129/S1两品系鼠均表现出抑郁样行为,只有Balb/c小鼠出现气虚样证候。越鞠丸均能逆转两品系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对Balb/c小鼠的气虚样证候没有影响,其抗抑郁作用与激活PKA-CREB信号通路有关。
    6  Synapsin1磷酸化参与开心散改善Aβ诱发的小鼠记忆障碍
    张博 黄树明 徐红丹 刘学伟
    2019, 21(11):2284-2290. DOI: 10.11842/wst.20190722004
    [摘要](159) [HTML](155) [PDF 0.00 Byte](499)
    摘要:
    目的 观察开心散(Kaixin-San,KXS)对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Aβ)所致小鼠记忆障碍的影响并探索其突触前膜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即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Aβ组)及开心散组(Aβ/KXS组)。Aβ组和Aβ/KXS组小鼠侧脑室注入5 μL的Aβ1-42(1 μM),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Aβ/KXS组于实验开始前7天连续灌胃开心散(0.15 g·kg-1)。采用Morris水迷宫和新奇事物认知方法评价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电生理学测定高频刺激后第一分钟的PS振幅,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突触前膜突触蛋白1(Synapsin1,SYN1)及磷酸化突触蛋白1(phospho-SYN1,p-SYN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orris水迷宫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Aβ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 < 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 < 0.05);与Aβ组比较,Aβ/KXS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 < 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 < 0.05)。新奇事物认知,与对照组比较,Aβ组小鼠对C物体的探索偏好指数b明显降低(P < 0.05);与Aβ组比较,Aβ/KXS组小鼠探索偏好指数b明显增加(P < 0.05)。电生理学测定,与对照组相比,Aβ组小鼠PS振幅降低(P < 0.05);与Aβ组相比,Aβ/KXS组小鼠PS振幅明显增加(P < 0.05)。且Aβ/KXS组小鼠海马区p-SYN1/SYN1灰度比值明显增加(P < 0.05)。结论 开心散增加突触前膜Synapsin1磷酸化可能是开心散改善Aβ诱发小鼠记忆障碍的机制之一。
    7  廿一味植物药改善东莨菪碱引起小鼠记忆获得障碍及其早期安全性研究
    姜其慧 王云杰 王存芳 余炳胜 曾文彬 张盛滨 庞涛
    2019, 21(11):2291-2299. DOI: 10.11842/wst.20190801004
    [摘要](287) [HTML](330) [PDF 0.00 Byte](533)
    摘要:
    目的 探索廿一味植物药对东莨菪碱引起的记忆获得障碍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其早期安全性研究。方法 84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廿一味植物药高、中、低剂量组(2 g·kg-1、1 g·kg-1、0.1 g·kg-1);连续灌胃28 d,末次给药1 h后,腹腔注射东莨菪碱引起小鼠记忆获得障碍,利用避暗、跳台实验测定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记录每只小鼠的体重变化,检测各组小鼠的脏器系数,取血清测定各脏器毒性指标变化;H&E染色观察各脏器病理变化,并检测脑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mRNA、总谷胱甘肽、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含量。结果 在跳台和避暗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高、中、低各剂量给药组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小鼠记忆潜伏期(P < 0.05),减少小鼠的错误次数(P < 0.05),改善记忆功能;高、中各剂量给药组均能显著增加BDNF mRNA和总谷胱甘肽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通过测量各脏器系数、毒性指标及H&E染色结果发现,给药组并无明显毒性变化。结论 廿一味植物药可有效地改善东莨菪碱引起记忆获得性障碍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可能与神经保护和抗氧化有关,并且此药对小鼠无毒副作用,安全性良好。
    8  中药复方开心散调控慢性压力应激小鼠海马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曲苏晨 曹程 戚明珠 刘梦秋 段金廒 朱悦
    2019, 21(11):2300-2307. DOI: 10.11842/wst.20190619010
    [摘要](818) [HTML](453) [PDF 0.00 Byte](607)
    摘要:
    目的 探究中药复方开心散调控中枢神经炎症系统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开心散不同配伍比例提取物,采用小鼠慢性应激压力(CUMS)模型,通过糖水偏嗜实验、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开心散不同配伍比例的抗抑郁功效。采用ELISA法测定受试动物海马组织促炎物质如脂多糖(LPS)、IL-1β、IL-6、TNF-α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受试动物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形态。进而采用LPS促进小鼠小胶质永生化细胞(BV2)炎性因子表达细胞模型,采用ELISA法评价开心散抑制炎症因子表达的作用,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考察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情况。结果 开心散不同配伍比例能显著上调模型小鼠糖水偏嗜率,缩短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以D-652效用最强。该配伍比例通过抑制NF-κB的入核和抑制NF-κB磷酸化等环节,下调BV2细胞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结论 对中枢神经炎症的调控是中药复方开心散抗抑郁的重要作用环节。
    9  越鞠甘麦大枣汤增强突触可塑性产生抗抑郁样作用
    周童 张海楼 沈家敏 王薇 薛文达 陈刚
    2019, 21(11):2308-2315. DOI: 10.11842/wst.20190517003
    [摘要](241) [HTML](603) [PDF 0.00 Byte](544)
    摘要:
    目的 研究越鞠甘麦大枣汤的抗抑郁样作用并分析其对小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越鞠甘麦大枣汤组,给药24 h和7 天后进行悬尾测试(Tail suspension test,TST)和强迫游泳测试(Forced swimming test,FST)。运用电生理(electrophysiological experiment)技术检测小鼠海马区Schaffe侧枝-CA1的长时程增强(long term potentiation,LTP),利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海马脑区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acid receptor,AMPAR)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NMDAR)相关突触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给药24 h和7天后,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越鞠甘麦大枣汤给药组小鼠在TST(P <0.001)和FST(P <0.01)中的不动时间均明显降低,氯胺酮在给药24 h后显示出抗抑郁作用,但到第7天不能降低小鼠不动时间,越鞠甘麦大枣汤显示出更持久的抗抑郁样作用。电生理实验中,越鞠甘麦大枣汤可增强小鼠海马区的LTP(P < 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luR1、NR2B以及NR1的表达水平在给药后均明显增加(P < 0.05)。结论 越鞠甘麦大枣汤可能通过增强昆明小鼠海马脑区LTP,以及增加AMPA和NMDA受体相关突触蛋白的表达水平以提高突触传递效能,从而产生抗抑郁样作用。
    10  基于分子对接和系统药理学探讨人参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徐香梅 徐文华 杨文娜 陈旋 赵阳 赵新望 郑景辉
    2019, 21(11):2316-2325. DOI: 10.11842/wst.20181227006
    [摘要](172) [HTML](328) [PDF 0.00 Byte](556)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参汤的功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平台检索人参汤4味中药人参、甘草,干姜,白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并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以及药物相似性对潜在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筛选。本研究采用David v6.8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得出126个活性成分,对应81个靶点,与冠心病相关靶点18个,通过GO分析得出85条生物过程(BP,biological process)、10条细胞组分(CC,cellular component)、14条分子功能(MF,molecular function),通过KEGG通路富集得出23条信号通路。结论 本研究结果初步分析人参汤防治疾病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提供先导信息和基础。
    11  基于系统药理学探究冠心Ⅱ号方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杨文娜 徐文华 徐香梅 陈旋 郑景辉
    2019, 21(11):2326-2335. DOI: 10.11842/wst.20181230001
    [摘要](303) [HTML](616) [PDF 0.00 Byte](521)
    摘要:
    目的 利用系统药理学方法探究冠心Ⅱ号方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出冠心Ⅱ号方五味药所含有效化学成分,用DrugBank数据库和PharmMapper服务器对有效化学成分进行作用靶点预测;通过GeneGards和CTD数据库筛选出与冠心病相关靶点,将疾病相关靶点与化合物靶点进行对比得到交集靶点,利用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交集靶标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用IGEMDOCK软件验证靶标基因与活性成分的结合活性。结果 共得出150个活性成分,对应176个靶点,与冠心病相关靶点22个,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靶点参与血压调节、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谷胱甘肽代谢过程等生物学过程;线粒体、细胞外间隙、神经元胞体等细胞组成;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等分子功能;调节FOXO信号转导通路、Erb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和AMPK信号通路等通路发挥治疗冠心病作用。结论 本研究从系统药理学层面初步揭示了冠心Ⅱ号方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冠心Ⅱ号方治疗冠心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等特点,为下一步深入验证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12  基于系统药理学的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研究
    罗蔚 郑景辉 徐文华 伍新诚 李建橡
    2019, 21(11):2336-2344. DOI: 10.11842/wst.20181231001
    [摘要](200) [HTML](335) [PDF 0.00 Byte](529)
    摘要:
    目的 基于系统药理学方法探究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出麻黄细辛附子汤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然后利用OMIM、GeneCards、CTD数据库筛选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相关靶点,通过Draw Venn Diagram网站进行交集比对,获取麻黄细辛附子汤作用于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相关靶点;然后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进行网络靶点特性分析,并在 Systemsdock 数据库进行系统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出了51个满足条件的药物有效成分及其263个作用靶点,566个缓慢型心律失常相关的疾病靶点,交集靶点共14个。GO分析得到63个相关生物过程,6项分子功能,10类细胞组成;KEGG 通路富集筛选得到5条重要的信号通路;各分子与靶点之间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麻黄细辛附子汤可能是通过唾腺分泌、心肌细胞的肾上腺素能、cGMP-pkg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来发挥对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
    13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中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
    刘艳飞 孙明月 姚贺之 柴露露 高蕊
    2019, 21(11):2345-2353. DOI: 10.11842/wst.20181126002
    [摘要](235) [HTML](801) [PDF 0.00 Byte](444)
    摘要:
    目的 探索高频中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核心作用靶点、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黄芪、茯苓、丹参、泽泻、山楂、半夏、大黄、白术、黄连、川芎为关键词分别检索TCMSP数据库,按照OB照SP、,DL照SP、丹的条件筛选,获得高频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DrugBank 、Pharmgkb、CTD、TTD数据库检索MS的疾病靶标;将预测到的成分及MS的疾病靶标运用Cytoscape软件进行MS靶点-中药成分的网络构建,筛选核心靶点及主要活性成分,DAVID数据库行KEGG通路富集。结果 ①高频中药成分可能作用于PPARG、ESR、eNOS、ADRB2、PTGS1、PTGS2、AR等7个核心靶点蛋白,通过调节脂质代谢、调节血压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等达到治疗MS的效果。②高频中药治疗MS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及醌类化合物。③高频中药可能通过调控上游通路胰岛素抵抗通路,下游通路涉及PPAR、雌激素、TNF等信号通路及花生四烯酸代谢、脂肪细胞的脂解等作用达到治疗MS的作用。结论 高频中药治疗代谢综合征呈现出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其主要活性成分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调节血压水平、减重及减轻胰岛素抵抗等参与对代谢综合征不同危险因素的调控,进而影响代谢综合征的发展。
    14  基于网络药理学试述消癌解毒方组方中君臣关系及其防治肝癌的研究
    朱恒舟 季漪 马艳霞 谭佳妮 李文婷 吴勉华
    2019, 21(11):2354-2364. DOI: 10.11842/wst.20190604002
    [摘要](212) [HTML](425) [PDF 0.00 Byte](513)
    摘要:
    目的 网络药理学角度解释中药复方“消癌解毒方”中君药、臣药的关系以及该方防治肝癌的有效性。方法 依托中药药理分析平台(TCMSP)、国家健康研究院PubChem平台、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寻找到复方“消癌解毒方”中君药白花蛇舌草、臣药太子参、山慈菇所对应的靶点,借助DisGeNET数据库、人类孟德尔遗传研究平台OMIN、治疗靶点数据库TTD、PharmGkb数据库找到与肝癌相关的靶点。通过网络映射分析药物-靶点-疾病的关系。利用CCK-8、划痕实验、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相关靶点可行度。结果 通过口服生物利用度(OB) > 30%,类药性(DL) > 0.18的筛选获得有效活性成分13种,药物对应靶点330个,肝癌相关靶点603个。利用生物功能及信号通路分析,消癌解毒方可能参与多种肿瘤发生、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等信号通路。并通过BCL2、CASP8、NCOA2、PTGS2、TGFB1、BAX、CASP3等基因影响肝癌的发生发展。研究显示山慈菇的生物功能富集在淋巴细胞稳态、B细胞稳态、T细胞稳态等相关功能上,太子参富集在了骨髓白细胞分化的正调节、B细胞稳态、T细胞稳态、白花蛇舌草功能则富集在上皮细胞凋亡过程、平滑肌细胞增殖、受体代谢过程、RNA聚合酶Ⅱ转录pri-miRNA、细胞周期等方面。同时通过实验手段验证了网络药理学靶点预测的可行度。结论 从网络药理学、现代生物学角度来评述消癌解毒方中君药、臣药组成是合理、科学的。消癌解毒方防治肿瘤是具有生物学支撑的。
    15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治疗肌少——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黄红 万雷 黄宏兴
    2019, 21(11):2365-2372. DOI: 10.11842/wst.20190704006
    [摘要](325) [HTML](565) [PDF 0.00 Byte](522)
    摘要: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芪治疗肌少-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借助TCMSP分析平台、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分别筛选中药活性成分、中药靶标、肌少症疾病靶标和骨质疏松症疾病靶标,将肌少症疾病靶标和骨质疏松症疾病靶标取交集,得到肌少-骨质疏松症疾病靶标。将中药靶标与肌少-骨质疏松症疾病靶标取交集,得到中药-疾病靶标并构建中药-疾病-靶标调控网络。然后通过构建中药-疾病共同靶标的蛋白互作网络,筛选核心靶标基因。最后将中药-疾病共同靶标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出中药-疾病共同靶标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 筛选得到黄芪治疗肌少-骨质疏松症的20个活性成分和10个中药-疾病共同靶标,并推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催乳素信号通路、内分泌失调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乳腺癌信号通路、类风湿性关节炎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了黄芪治疗肌少-骨质疏松症的作用靶标及信号通路,为中药单体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16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雷公藤干预IgAN潜在靶点预测及作用机制分析
    熊冲 方桂玉 龚彩弟 陈虹彤 赵辉 王梓霞 陈萍 钟建
    2019, 21(11):2373-2383. DOI: 10.11842/wst.20190612001
    [摘要](191) [HTML](358) [PDF 0.00 Byte](498)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理念,运用网络分析的技术,拟探讨雷公藤干预IgAN(immunoglobulin Anephropathy)的潜在靶点预测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平台收集雷公藤的重要活性成分及潜在相关靶点信息,分别从 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中获取与IgAN相关联的靶点;采用STRING平台构建PPI作用网络,使用Cytoscape 3.7.0对药物-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疾病网络进行构建;通过DAVID数据库对相关疾病-药物靶点基因进行GO生物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检索出雷公藤成分共144个,筛选获得重要活性成分共29个;收集到潜在作用靶点基因122个。检索出IgAN相关靶点333个,基因功能GO富集分析及KEGG代谢通路富集结果显示,雷公藤中的9个有效成分干预26个疾病靶点,通过对20个生物过程、12个分子功能、13个细胞成分产生作用。得到通路共50条,通过可视化分析,取靠前的30条通路,其中6条通路可能与IgAN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结论 该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表明了雷公藤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功能、多通路干预IgAN的作用,为后续临床及研究开展相应工作提供了较为可观的信息和理论依据。
    17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失笑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作用机制研究
    伍娟娟 何嘉 邓海婷 刘秀芳 刘锐
    2019, 21(11):2384-2393. DOI: 10.11842/wst.20181220005
    [摘要](209) [HTML](247) [PDF 0.00 Byte](463)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失笑散的功效物质基础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 依托TCMSP数据库检索失笑散中五灵脂,BATMAN-TCM数据库检索失笑散中蒲黄相关的所有化学成分,整合作用靶点预测(STPD),进而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图;通过Gene Cards、DisGeNET数据库筛选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相关的靶点,进而构建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相互作用图的核心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对失笑散作用靶点进行生物功能及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选择筛选出失笑散中的15个活性成分,共涉及225个作用靶点;通过网络拓扑特征评价筛选出与失笑散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方面作用的核心靶点41个,主要通过癌症通路、粘着斑、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凋亡、NOD样受体、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发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治疗作用。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验证了失笑散多成分、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预测了失笑散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中的主要作用机制,为其活性成分研究和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8  血脂异常的分子机制研究
    但文超 何庆勇 曲艺 李安琪 郭建波 丁宇坤
    2019, 21(11):2394-2403. DOI: 10.11842/wst.20190723008
    [摘要](122) [HTML](625) [PDF 0.00 Byte](476)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枳术丸治疗血脂异常的药理机制,为新药研发及经典方剂临床拓展运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数据库获取白术、枳实、荷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靶点,根据ADME筛选中药活性组分;通过Gencards、OMIM、TTD、DRUGBANK数据库获取血脂异常主要靶点,利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PPI网络并挖掘网络中潜在的蛋白质功能模块。采用Metascape平台分析“药物-成分-靶点”及其参与的生物过程及通路,而后采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枳术丸成分-血脂异常靶点-通路”网络,最后通过Systems Dock Web Site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枳术丸调治血脂异常的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柚皮素等,核心靶点有ESR1、NOS2、ESR2、PPARG、PTGS2、PTGS1、MAPK14、ACHE、ADRB2、F7等,分子对接验证亦显示评分大于4.25者占总数85%,大于5者占63.6%,即大部分靶点与成分的结合活性较好。枳术丸调治血脂异常的生物学通路主要作用于AGE-RAGE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以及脂肪细胞中脂肪分解等通路,其功能主要为调节细胞内类固醇受体的生命活动等。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枳术丸调治血脂异常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枳术丸的临床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19  赵宗江教授运用益肾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2例经验总结
    李贝金 赵宗江
    2019, 21(11):2404-2408. DOI: 10.11842/wst.20181107008
    [摘要](433) [HTML](589) [PDF 0.00 Byte](464)
    摘要:
    目的 探讨赵宗江教授运用益肾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32例 患者的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CKD肺肾气虚,瘀毒内阻型患者共32例,疗程为6个月和1年,对其治疗 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及疗效指标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其肾功能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32例患 者经中医疗效评定,6个月疗程后显效者8例,有效者23例,无效者1例;1年疗程后临床痊愈者11例,显效者 18例,有效者3例。综合疗效评定6个月疗程后临床控制者4例,显效者24例,有效者4例;1年疗程后临床 控制者 17 例,显效者 15 例。且益肾解毒化瘀方对 24 h 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血尿酸的升高均有改善作用 (P < 0.05)。结论 益肾解毒化瘀方治疗CKD中医辨证属肺肾气虚,瘀毒内阻者,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蛋白尿、 血肌酐和血尿酸水平,维持并改善肾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0  清热散结益气滋阴法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王磊 秦灵灵 娄锡恩 王锐 刘美静 卢雯玲 方心 刘铜华
    2019, 21(11):2409-2414. DOI: 10.11842/wst.20190124010
    [摘要](207) [HTML](109) [PDF 0.00 Byte](518)
    摘要:
    目的 观察清热散结、益气滋阴之法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清热散结、益气滋阴组方治疗,对照组予依帕司他胶囊50 mg口服,每日三次。观察两组主要临床症状、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糖脂代谢及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25-羟维生素D3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TC、LDL-C、CRP水平降低(P < 0.05),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正中神经改善更为明显(P < 0.01)。同时治疗组的25(OH)D3水平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 < 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90.0%。结论 清热散结、益气滋阴法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可显著改善主要临床症状,能提高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改善糖脂代谢、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25-羟维生素D3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1  基于复杂网络的冠心病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
    陈小波 虞立 应雨棋 于哲轩 许守超 李晓红 金伟锋
    2019, 21(11):2415-2425. DOI: 10.11842/wst.20180719001
    [摘要](202) [HTML](240) [PDF 0.00 Byte](633)
    摘要:
    目的 以冠心病为例,从大量方剂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关系、模式和趋势。方法 基于中国药典的冠心病方剂数据、以及中国方剂数据库数据,应用复杂网络理论和方法来构建中药复方的复杂网络,并运用CNM-Centrality算法对网络进行聚类,挖掘数据规律来分析冠心病方剂配伍知识。结果 冠心病的中药网络被划分为7个聚类结果时,可以清晰地表现节点的关系特征,其中丹参、川芎、黄芪等节点中心性较高,这表明丹参、川芎、黄芪是治疗冠心病的核心中药。从中医的辨证角度分析全瓜蒌、炒枳壳为核心节点的网络聚类和丹参、川芎、黄芪三种核心中药的网络聚类,经推断都对应气虚血瘀证,辨证的过程进一步验证了基于复杂网络的冠心病方剂配伍研究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结论 复杂网络可以有效地挖掘方剂数据中的配伍规律,给中医药理论提供科学实证,为中医药系统的复杂特征加以佐证,也为方剂与中药、方剂与病证、方剂与疗法之间并存互动的复杂关系辅以科学解释。
    22  不同工艺的芪蛭益肺颗粒对COPD模型大鼠的药效学对比研究
    李嘉萌 杨容芳 余丰君 冯淬灵 王晶
    2019, 21(11):2426-2433. DOI: 10.11842/wst.20180914003
    [摘要](139) [HTML](236) [PDF 0.00 Byte](495)
    摘要:
    目的 本实验利用烟熏复合气道滴注LPS的方法复制大鼠COPD模型,通过对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及肺功能的测定,比较全方水提(工艺1)和全方水提醇沉工艺(工艺2)的芪蛭益肺颗粒对COPD模型大鼠的影响,从而筛选出药效学作用更佳的制备工艺,为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126只,其中空白组23只,造模大鼠103只。使用自制烟熏箱烟熏大鼠,持续烟熏28 d;于第1、11、21 d气道内滴注LPS,滴药日不熏烟。实验第21 d分别从空白组及造模组中各取7只雄性大鼠测定肺功能各指标:最大通气量(MVV)、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呼气流速(FEV25-75%)、第0.3 s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0.3/FVC%),进行给药前模型复制成功鉴定。将剩余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罗红霉素组(0.03 g·kg-1)、工艺1大剂量组(临床等效剂量,9.10 g·kg-1)、工艺1小剂量组(1/2临床等效剂量,4.55 g·kg-1)、工艺2大剂量组(临床等效剂量,9.10 g·kg-1)、工艺2小剂量组(1/2临床等效剂量,4.55 g·kg-1),每组16只,雌雄各半。实验第21日起,各组大鼠每日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次,连续给药40 d。实验第61 d测定大鼠肺功能各指标:FVC、FEV0.3/FVC%、FEV25-75%、MVV、第0.3 s用力呼气容积(FEV0.3)、用力最大呼气流速(PEF)、吸气总阻力(RL)、呼气总阻力(Re)、动态顺应性(Cdyn)、肺指数,通过HE及AB-PAS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结构和气道纤毛上杯状细胞数目。结果 给药前模型复制成功鉴定实验中肺功能测定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MVV、FVC、FEV25-75%、FEV0.3/FVC%均显著降低(P < 0.05),表明COPD大鼠模型复制成功。给药后(实验第61 d)肺功能测定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FEV0.3、FEV0.3/FVC %、FEF25-75 %、PEF、MVV、Cdyn均显著降低(P < 0.01或P < 0.05),RL显著升高(P < 0.05),表明模型组大鼠肺功能出现严重降低;模型组肺指数显著升高(P < 0.05),表明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出现损伤。与模型组相比较,工艺1大剂量组及小剂量组FEV0.3/FVC%、MVV显著升高(P < 0.01),RL显著降低(P < 0.01);工艺2大剂量组及小剂量组FEV0.3/FVC %、MVV均显著升高(P < 0.01),工艺2小剂量组Cdyn显著升高(P < 0.01),RL、Re、肺指数显著降低(P < 0.01或P < 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气管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气管纤毛脱落,呈现COPD病理状态。与模型组相比较,工艺1和工艺2大、小剂量组大鼠气管周围炎性细胞减少,肺间隔变小,COPD病理过程得到有效缓解。AB-PAS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杯状细胞数目显著升高(P < 0.05);与模型组相比较,工艺1大、小剂量组,工艺2大、小剂量组杯状细胞数目显著降低(P < 0.05)。通过肺功能、肺指数及杯状细胞数目数据结果分析,工艺2小剂量组比工艺1小剂量在Cdyn、Re、肺指数方面效果均更为明显;工艺2大剂量组与工艺1大剂量相比气道纤毛上杯状细胞数目减少得更为显著。结论 两种工艺的芪蛭益肺颗粒对COPD模型大鼠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全方水提醇沉工艺得到的药物疗效更佳。
    23  基于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研究健腰密骨颗粒治疗骨量减少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许金海 王国栋 叶洁 马传凤 夏烨 沈琪幸 闵鸿祥 梅一南 方娅贝 王生宝 范春兰 王轶 董毅 王拥军 莫文 施杞
    2019, 21(11):2434-2441. DOI: 10.11842/wst.20180530001
    [摘要](145) [HTML](360) [PDF 0.00 Byte](472)
    摘要:
    目的 探讨健腰密骨颗粒治疗骨量减少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实用性随机对照方法,将6家分中心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健腰密骨颗粒,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疗程为12个月,治疗前、治疗后6、12月时行骨代谢、骨密度、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并记录VAS与SF-36评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①两组患者腰椎BMD值治疗前后无变化;试验组髋部BMD在治疗12月时优于对照组(P < 0.05)。②两组患者骨代谢比较,PTH、β-CTX、BGP、S-Ca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上升(P <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5OHD治疗6、12月均有下降(P < 0.05);PINP试验组无变化,对照组在治疗后6、12月均有下降(P < 0.05);ALP两组治疗前后均无变化(P>0.05);试验组S-P在治疗后12月时升高(P < 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 > 0.05)。③两组患者治疗后6、9、12月腰痛VAS评分均下降(P < 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在治疗9、12月后患者的SF-36PCS及MCS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④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健腰密骨颗粒可以增加髋骨骨量,减少骨量丢失,降低患者躯体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24  基于化学成分相互作用研究大黄-甘草配伍应用的物质基础
    陈艳琰 曹玉洁 唐于平 陈嘉倩 乐世俊 李佳佳 康安 周桂生 段金廒
    2019, 21(11):2442-2449. DOI: 10.11842/wst.20181228002
    [摘要](203) [HTML](196) [PDF 0.00 Byte](482)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大黄与甘草合煎液中化学成分相互作用及其变化特点,揭示其配伍的物质基础。方法 以经典配伍组合大黄-甘草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串联技术,分析在临床常用不同配比下大黄及甘草中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特点。结果 大黄与甘草配伍,当大黄:甘草 ≥ 1∶1时,大黄中主要蒽醌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8-O-β-D-葡萄糖、大黄素-8-O-β-D-葡萄糖及主要蒽酮番泻苷A、番泻苷B的溶出变化并不显著,而甘草中主要三萜甘草酸、甘草次酸及主要黄酮异甘草苷的溶出有显著增加;当大黄:甘草 < 1∶1,大黄中主要蒽醌及蒽酮的溶出明显增加,而甘草中主要三萜及黄酮的溶出变化不明显。结论 从化学成分相互作用角度,揭示了经典泻下方大黄甘草汤、调胃承气汤中甘草酸、甘草次酸、异甘草苷的溶出增加可能是甘草调和大黄使其通滞泻下而不伤正的机理之一,从物质基础角度揭示了大黄与甘草配伍组方的规律。
    25  地黄相关药物专利研发竞争态势及启示
    马建霞 李娜 刘倩汝
    2019, 21(11):2450-2459. DOI: 10.11842/wst.20181207006
    [摘要](200) [HTML](261) [PDF 0.00 Byte](482)
    摘要:
    目的 通过探索地黄相关专利保护的技术布局、主题分布等方面的规律与特征,为地黄药物研发和生产机构的管理运营及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参考与建议。方法 以国内外专利为数据源,利用智慧芽专利分析平台和EXCEL软件对近20年来地黄相关药物的专利年度申请态势、技术布局、主要申请机构及其运营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地黄相关专利从2010开始快速增长,但授权发明少;在地黄的种植栽培方面,专利的申请量较少,有待加大该领域专利布局力度。在地黄的加工炮制和药物新用途方面,原始创新有着较大空间。结论 建议地黄研发机构应围绕核心产品对其专利进行全面布局,分析专利价值并进行分类管理和运营,关注该领域专利申请动态预警和防范侵权和被侵权,同时应注重“知识产权”先行,开拓国际市场。
    26  肝癌和大肠癌“异病同证”的证候分布及其与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关联研究
    杨梦蝶 陈晓乐 谢小峥 周纹君 呼雪庆 季青 李琦 王文海 王鹏 孟志强 苏式兵
    2019, 21(11):2460-2467. DOI: 10.11842/wst.20180909002
    [摘要](229) [HTML](225) [PDF 0.00 Byte](514)
    摘要:
    目的 调查原发性肝癌(肝癌)与大肠癌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探讨血常规、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和肿瘤指标等临床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候的关联。方法 运用《中医肝癌与大肠癌病例汇报表(CRF表)》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客观指标等,分析肝癌与大肠癌的证型分布及各证型在临床客观指标上的表现特点及“异病同证”的规律。结果 460例肝癌和759例大肠癌患者具有肝肾阴虚、脾虚、瘀血、湿热、实热、气虚、阴虚、隐证8种单证及各种兼证,其中脾虚证(27%)、肝肾阴虚证(12%)、隐证(11%)、湿热证(9%)、肝肾阴虚兼脾虚证(8%)为肝癌和大肠癌临床较为常见的五种中医证型。血常规HB、肝肾功能TBIL、ALB和GGT在五种证型间整体分布有显著差异(P < 0.05),AFP在肝癌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大肠癌证型间差异显著(P < 0.001)。但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在上述五种证型间整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肾阴虚兼脾虚证、隐证、湿热证是肝癌与大肠癌证候分布的前五位,其证候分布与HB、TBIL、ALB、GGT和AFP存在关联,提示这些临床实验室指标可能作为肝癌和大肠癌“异病同证”辩证的参考依据。
    27  中医药治疗炎症性肠病免疫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张良宇 陆为民
    2019, 21(11):2468-2472. DOI: 10.11842/wst.20181111001
    [摘要](139) [HTML](137) [PDF 0.00 Byte](468)
    摘要:
    本文旨在从炎症性肠病发病的免疫学机制入手,主要从调节肠道菌群、保护肠上皮屏障和调节免疫应答这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介绍中医药治疗炎症性肠病免疫生物学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28  中医药基于肠道菌群调节防治肥胖研究进展
    谢绍锋 黄莉吉 狄红杰 刘超
    2019, 21(11):2473-2478. DOI: 10.11842/wst.20181128008
    [摘要](186) [HTML](388) [PDF 0.00 Byte](483)
    摘要:
    随着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的发病率显著升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肥胖及其代谢性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阐述肠道菌群改变与肥胖发生的关系,肠道菌群紊乱引起肥胖的作用机制,并总结中医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干预肥胖的研究进展。
    29  隐喻认知及认知科学相关原理在中医理论研究中的应用
    谷浩荣 贾春华 付桥桥 牛锐 陈丽名 李小会 杨景锋 谭颖颖
    2019, 21(11):2479-2483. DOI: 10.11842/wst.20181113007
    [摘要](161) [HTML](252) [PDF 0.00 Byte](543)
    摘要:
    目的 探讨隐喻认知及认知科学相关原理在中医理论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方法 应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总结研究成果、发现研究问题、启迪研究思路。结果 隐喻认知及认知科相关原理作为方法学为中医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中医语言本质的探究、中医理论体系的重构、中医基本概念构建路径的研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结论 中医理论研究与认知科学相关原理的结合有利于中医现代化,但道路是曲折的,过程是复杂的,要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理念,要不断修正、检验、再修正、再检验。
    30  经前烦躁障碍症肝气逆证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研究
    伍盼盼 詹向红 刘永 杨丽萍 赵川
    2019, 21(11):2484-2489. DOI: 10.11842/wst.20180925004
    [摘要](151) [HTML](148) [PDF 0.00 Byte](39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前烦躁障碍症(PMDD)肝气逆证患者神经电生理变化,为PMDD的中医证候增添新内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以在校大学生为被试,结合Go/Nogo范式采集被试脑电,比较PMDD肝气逆证患者(病例组)和正常志愿者(对照组)月经前期、后期的脑电特征。结果 ①行为数据反映,与对照组比较,PMDD肝气逆证患者命中率低,错报率高,任务表现较差。②脑电数据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MDD肝气逆证患者月经前期Nogo-N2及Nogo-P3潜伏期较短,且N2波幅较小。结论 PMDD肝气逆证患者月经前期与正常人群相比抑制能力较弱,可能存在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
    31  穴位敷贴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meta分析
    吴迪 李泽庚 童佳兵 张星星 杨勤军
    2019, 21(11):2490-2497. DOI: 10.11842/wst.20181217006
    [摘要](207) [HTML](177) [PDF 0.00 Byte](447)
    摘要:
    目的 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穴位敷贴疗法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检索关于穴位敷贴治疗COP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为各库建库时间至2018年9月,并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论文和杂志等。由2名评价员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独立评估。应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1293例,包括穴位敷贴治疗组649例,对照组59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治疗可明显提高COPD患者的临床有效率[OR = 3.32,95%CI(2.28,4.85),P < 0.000 01],改善肺功能FEV1/FVC[MD = 4.12,95%CI(1.16,7.08),P = 0.006],BODE指数评分改善[MD = -0.69,95%CI(-1.41,-0.23),P = 0.003],减少急性发作次数[MD = -0.66,95%CI(-0.76,-0.57),P < 0.000 01],圣乔治呼吸困难问卷(SGRQ)评分明显改善[MD = -8.48,95%CI(-15.89,-1.07),P = 0.02],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当前有效证据表明,穴位敷贴防治COPD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所纳入研究存在局限性,质量不高,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
    32  光污染对大鼠卵巢MicroRNA的影响及滋阴补阳方序贯干预作用的研究
    马倩雯 谈勇
    2019, 21(11):2498-2506. DOI: 10.11842/wst.20190520001
    [摘要](153) [HTML](67) [PDF 0.00 Byte](426)
    摘要:
    目的 探讨光污染大鼠、正常光照大鼠与滋阴补阳方序贯法干预后的大鼠卵巢的microRNA测序表达谱的差异情况。方法 将8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5只和造模组55只,对照组大鼠25只给予12/12h光/暗循环的光照条件,造模组大鼠55只给予24 h持续光照的条件,造模时间定为50天,剔除造模失败者5只,剩余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5只和实验组25只。对照组、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予以滋阴补阳方序贯法。取三组大鼠卵巢,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比较三组的microRNA表达差异。对差异表达的microRNA进行筛选,并进行GO和KEGG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荧光定量RT-PCR对差异表达microRNA进行验证。结果 本研究发现光污染组和正常光照组组间呈显著性差异表达的16个已知的microRNA,其中5个microRNA表达上调,11个microRNA表达下调。光污染组和实验组组间呈显著性差异表达的4个已知的microRNA,其中3个microRNA表达上调,1个microRNA表达下调。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microRNA在富集的分子功能上多集中于生物调节、生长过程、分子的结合等方面,KEGG通路富集分析示,受microRNA调控的靶基因参与的这些通路中多集中于神经组织受体相互作用、癌症、雌激素、MAPK等相关信号通路。荧光定量RT-PCR结果示差异性 miRNA 的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相一致。结论 差异表达的microRNA可能在光污染环境下对卵巢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滋阴补阳方序贯法可能通过这些相关信号通路作用于卵巢组织起到改善卵巢功能的作用。
    33  蛴螬对激光损伤兔血-视网膜屏障后视网膜TekCNGF表达的影响
    蒋鹏飞 杨霞 彭俊 彭清华
    2019, 21(11):2507-2514. DOI: 10.11842/wst.20181118001
    [摘要](122) [HTML](185) [PDF 0.00 Byte](479)
    摘要:
    目的 探讨蛴螬促进激光损伤兔血-视网膜屏障后的修复作用及机理。方法 30只实验性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蛴螬组。采用激光损伤血-视网膜屏障动物模型,在屏障损伤后1周及2周两个时相,观察蛴螬对兔血-视网膜屏障损伤修复情况、血-视网膜屏障组织形态结构及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C、NGF表达及影响。结果 蛴螬能促进损伤的血-视网膜屏障修复,减轻激光导致的视网膜组织及细胞形态学损伤,促进TrkC、NGF的表达,抑制视网膜细胞增殖与变性,从而改善视网膜功能。结论 蛴螬可能通过改善视网膜组织能量代谢,清除氧自由基,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的表达,抑制视细胞增殖,起到保护血-视网膜屏障组织结构的作用。
    34  益气活血中药配伍对间歇性低氧复合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SREBP-1c/FAS信号通路的干预效应
    马林沁 张京春 刘玥 乔羽 毛婷 雷舒雁 郑乔仙 孙欣丽
    2019, 21(11):2515-2524. DOI: 10.11842/wst.20181002001
    [摘要](223) [HTML](148) [PDF 0.00 Byte](447)
    摘要:
    目的 研究益气活血中药单体人参皂苷Re联合川芎嗪(TMP)对间歇性低氧(IH)复合胰岛素抵抗(IR)的3T3-L1脂肪细胞模型的干预效应,并观察SREBP-1c/FAS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采用IH复合IR的3T3-L1脂肪细胞模型,分别以人参皂苷Re及TMP作为干预药物,首先进行中药最优配伍浓度体外筛选,然后选择最优配伍浓度作为干预剂量,观察其对模型细胞SREBP-1c/FAS信号通路的干预效应。结果 人参皂苷Re 1 μmol·L-1联合TMP 10 μmol·L-1时,对IH条件下SREBP-1c、FAS mRNA表达水平抑制最明显。该单体配伍及Betulin能抑制IH引起的SREBP-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升高IH条件下IRS-1、SOD mRNA表达水平,降低IH条件下HIF-1α mRNA表达水平。结论 人参皂苷Re与TMP体外联合作用能抑制IH对IR-3T3-L1细胞SREBP-1c/FAS通路表达水平的上调作用,且有一定的改善IR、氧化应激的效应。
    35  当归-川牛膝水煎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清ET-1NO表达的影响
    王莉 谢青 毛玉娟 杨锐 江华 何亚丽 申进增 伊琳
    2019, 21(11):2525-2530. DOI: 10.11842/wst.20181221004
    [摘要](144) [HTML](262) [PDF 0.00 Byte](384)
    摘要:
    目的 观察当归-川牛膝水煎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血清中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表达的变化。方法 6周龄48只雄性SHR随机分为8组,分别是模型对照组、缬沙坦组、当归-川牛膝组和分离组(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和90%乙醇),每组6只,并将同周龄的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给药组以灌胃方式给药,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生理盐水,连续治疗4周。Elisa法检测血清中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缬沙坦组、当归-川牛膝组、30%醇洗组ET-1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NO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当归-川牛膝水煎剂及其提取物能有效降低SHR血清中ET-1水平,增加NO浓度,抑制血压升高。
    36  乏氧环境下益气养精方对肺癌细胞apelin分子表达的影响
    卢文峰 杨茜雯 董昀 崔清 蔡霄月 汪宇涵 张铭 邓海滨 徐振晔
    2019, 21(11):2531-2538. DOI: 10.11842/wst.20181017001
    [摘要](121) [HTML](147) [PDF 0.00 Byte](510)
    摘要:
    目的 观察益气养精方对乏氧微环境下肺癌细胞中具有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及血管形成的apelin/APJ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CoCl2加入培养基模拟乏氧微环境,实验分组为乏氧组、常氧益气养精方组、乏氧益气养精方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作用于人肺癌细胞株A549和H1975。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RT-q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apelin/APJ信号通路相关因子VEGF、HIF-1α、PI3K等在各组干预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CCK-8实验测得,缺氧环境能促进肺癌细胞增殖,益气养精方作用于A549、H1975的IC50分别为为1 mg·mL-1和0.5 mg·mL-1,且在常氧和缺氧微环境中均能抑制肺癌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益气养精方组下室面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1),乏氧微环境中下室面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1),加入益气养精方后亦可见减少。RT-qPCR结果显示,益气养精方在乏氧微环境中能不同程度下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HIF-1α、VEGF、APJ及Apelin的表达(P < 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益气养精方在乏氧环境中能使相关因子(VEGF、PI3K、APJ)的表达量明显下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气养精方在乏氧微环境中能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同时能通过Apelin/APJ通路对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HIF-1a、PI3K等起到一定的下调作用。
    37  补肾益气方药对心衰大鼠胰岛素抵抗及PKB、脂联素蛋白表达的影响
    王瑶瑶 陈昱江 杨茂 陈云志
    2019, 21(11):2539-2544. DOI: 10.11842/wst.20181217003
    [摘要](147) [HTML](133) [PDF 0.00 Byte](448)
    摘要:
    目的 探讨补肾益气方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胰岛素抵抗及PKB、脂联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对照组10只,其余50只均用阿霉素腹腔注射,建立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25 mg/kg·d)、补肾益气方药低剂量组(4 g/kg·d)、中剂量组(6 g/kg·d)、高剂量组(8 g/kg·d)。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 FBG);放射性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hulin, FIS),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PKB、脂联素蛋白表达,RT-PCR 方法检测PKB、脂联素的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FBG、FIS显著增加(P < 0.01),ISI显著降低(P < 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益气方药高剂量组FBG显著降低(P < 0.05),卡托普利组及补肾益气方药各剂量组FIS明显降低(P < 0.05),卡托普利组及补肾益气方药中高剂量组ISI显著升高(P < 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脏、肝脏与骨骼肌组织PKB、脂联素mRNA与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 < 0.01);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及补肾益气方药各组可呈剂量依赖性显著增加PKB、脂联素mRNA与蛋白表达(P < 0.05)。结论 补肾益气方药可能通过增加PKB、脂联素基因转录与及其蛋白表达,改善充血性心衰大鼠胰岛素抵抗,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