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出版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鉴定降糖调脂方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的关键靶点及作用机制
    方心怡 张明晢 田佳星 仝小林
    优先出版日期: 2025-06-30
    [摘要](7) [HTML](0) [PDF 0.00 Byte](3)
    摘要:
    背景:降糖调脂方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疗效显著,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确定。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实验验证,探讨降糖调脂方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 方法:糖脂代谢紊乱相关靶标来自GeneCards数据库,而降糖调脂方主要活性成分相关作用靶标来自CTD和SwissTarget数据库。使用STRING和Cytoscape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选择潜在关键靶点后,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谱。使用AutoDock和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以验证降糖调脂方的主要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的相关性。对分子对接获得的最佳核心蛋白质-化合物复合物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建立糖脂代谢紊乱小鼠模型,并通过体内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 结果:PPI网络的拓扑分析揭示了TNF、CTNNB1、AKT1、NFKB1、ESR1、FN1、TP53、IL1B、IL6、EGFR等10个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这些靶点主要与信号转导和转录调控有关。KEGG通路分析表明,这些靶点与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相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降糖调脂方的核心活性成分与AKT1、FN1和IL6具有一定的结合亲和力。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lovastatin、coptisine、salvianolic acid B和AKT1之间良好的结合能力。动物实验表明,降糖调脂方可能通过下调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中AKT1、TP53及炎症因子的表达,并抑制FN1和EGFR的表达,增加CTNNB1和ESR1的表达,从而降低糖脂代谢紊乱小鼠血糖血脂水平,改善糖脂代谢紊乱。 结论:降糖调脂方参与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的调节,综合调控糖脂代谢并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从而防治糖脂代谢紊乱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和实验验证探讨四逆散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作用机制
    王雪焱 钟家龙 苏东霞 叶德锐 周流畅
    优先出版日期: 2025-06-30
    [摘要](7) [HTML](0) [PDF 0.00 Byte](3)
    摘要: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四逆散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潜在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相关结果。方法 通过TCMSP、ETCM数据库筛选出四逆散(柴胡、枳实、白芍、甘草)的有效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在GeneCards与OMIM数据库中筛选青少年抑郁症的主要靶点,结合韦恩图得到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绘制四逆散的中药-活性成分-靶点作用网络;使用STRING平台构建药物-疾病-共同靶点的蛋白质互作网络图(por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PPI),筛选后得到核心作用靶点;利用Metascape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通过软件AutoDockTools 1.5.7进行分子对接评估有效活性成分与潜在核心靶点的结合能力;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实验验证四逆散抗青少期抑郁的潜在靶点。结果 本研究筛选出四逆散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核心有效活性成分包括有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芍药苷等,通过PPI网络拓扑分析,确定了潜在核心靶点包括AKT1、IL6、PPARG、PTGS2、F7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活性物质与其主要靶点结合活性较强。WB实验验证了AKT1、IL1B、IL6是四逆散抗青少期抑郁相关的潜在靶点。PPI网络四逆散治疗青少年抑郁的主要生物过程有对激素的反应等,调节的主要信号通路包括AGE-RAGE、PI3K-AKT等。结论 本研究初步确认了四逆散抗青少年抑郁症的有效活性成分及靶点信息,揭示了四逆散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潜在作用机制。
    基于关联规则与贝叶斯网络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条目
    王金浩 邵妍 张会永 陈智慧
    优先出版日期: 2025-06-30
    [摘要](2) [HTML](0) [PDF 0.00 Byte](2)
    摘要:
    目的 对临床研究中心绞痛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初步形成心绞痛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指标条目池,旨在为心绞痛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F)中自200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发表的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期刊文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整理归纳,将证候类型、症状、体征等评价条目逐条记录到Excel中,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Modeler 18.0对评价条目进行贝叶斯网络模型和关联规则分析。将同时满足贝叶斯网络模型及关联规则条件的条目进行组合,初步形成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指标条目池。结果 共纳入合格文献94篇,包含21种辨证分型,总频次为100次,除气虚血瘀证(28次,28%)、痰瘀互结证(14次,14%)、血脉瘀阻证(14次,14%)、气滞血瘀证(10次,10%)这四类证型外,其他证型出现频次较低,故仅针对前四种证型进行数据挖掘,临床疗效评价症状及体征条目共38种,总频次为599次。初步形成心绞痛四种证型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条目池:1.气虚血瘀证,主要条目为胸痛(贡献度0. 96);次要条目为胸闷(贡献度0.93)、心悸(贡献度0. 77)、舌质紫暗(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贡献度0.77)、气短(贡献度0.83)。2.痰瘀互结证,主要条目为胸痛(贡献度0.94);次要条目为胸闷(贡献度0.94)、心悸(贡献度0.69)。3.血脉瘀阻证,主要条目为胸痛(贡献度0.94);次要条目为胸闷(贡献度0.81)、心悸(贡献度0. 69)、舌质紫暗(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贡献度0.94)、脉涩(贡献度0.81)、疼痛位置固定、拒按、夜间加重(贡献度0.81)。4.气滞血瘀证,主要条目为胸痛(贡献度0.92);次要条目为胸闷(贡献度0.92)、心悸(贡献度0.83)、舌质紫暗(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贡献度0.75)、脉涩(贡献度0.67)、胁肋胀痛(贡献度0.75)。结论 所建立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指标条目池可为开展科学规范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提供参考,为证候核心指标的遴选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构建核心指标集(COS)奠定基础。
    表观遗传修饰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全球研究趋势及前景:2003-2023年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
    吴楚欣 李斯雅 蓝兆 郑欢 吴皓萌 黄绍刚
    优先出版日期: 2025-06-30
    [摘要](5) [HTML](0) [PDF 0.00 Byte](3)
    摘要:
    目的 表观遗传通过化学修饰改变DNA或蛋白质的表达,从而影响基因的调控作用,在疾病的遗传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之间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主要探讨分析2003年-2023年溃疡性结肠炎领域表观遗传修饰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 方法 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获取与UC表观遗传修饰相关的文献,采用VOSviewer、CiteSpace和R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 结果 共检索到2003-2023年发表的1359篇文献纳入分析。美国在表观遗传修饰领域占主导地位,芝加哥大学是发文及被引用最多的机构,Meyerhoff 炎症性肠病中心的Wu Feng是被引次数最多的作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和《Gastroenterology》杂志具有较高影响力,筛选出UC表观遗传修饰相关的高频关键词包括micro RNA、inflammation、biomarker、azathioprine、DNA methylation、long noncoding RNA、circular RNA等受到广泛关注。 结论 表观遗传学在UC领域持续发展,对阐释UC的发病机制,在阐明遗传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上提供着重要途径,为简化诊断、改善炎症和开发新药提供新思路。
    基于“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与“脑-肠轴”理论探析STC的辨证论治规律
    陆海鹏 陈兴 黄皇斌 谭志锦 曹淑华 田宁 王子琴
    优先出版日期: 2025-06-30
    [摘要](3) [HTML](0) [PDF 0.00 Byte](2)
    摘要: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的诊疗规范亦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脑-肠轴”理论揭示了大脑与肠道之间复杂的双向调节机制,为STC的研究和诊疗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医理论认为肠脑之间联系密切,且在辨治STC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思路。本文以《伤寒论》阳明病篇“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与“脑-肠轴”理论为基础,阐述“脑-肠轴”与STC之间的关系,同时将“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与“脑-肠轴”理论相结合,分析阳明经虚实对神志的影响以及“脑-肠轴”调节的机制,并根据不同证候提出相应治法。通过将《伤寒论》中相关条文与现代医学的“脑-肠轴”理论相融合,本文对 STC 的辨治规律进行了初步探析,以期为推动更全面地认识STC的发病机制及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全国名中医王檀教授应用助阳补肺除痹汤联合肺康复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应用价值研究
    王海娇 张鹏 王檀
    优先出版日期: 2025-06-30
    [摘要](1) [HTML](0) [PDF 0.00 Byte](1)
    摘要:
    目的 探究全国名中医王檀教授应用助阳补肺除痹汤联合肺康复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4年1月至2024年11月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住院部和王檀教授长江学者工作室门诊就诊,且满足纳入条件的肺痹患者总数79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49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助阳补肺除痹汤,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肺康复治疗(步行、哑铃、攀爬楼梯、弹力带、呼吸训练器、沙袋、腹式呼吸锻炼),疗程1个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情况、6分钟步行距离、超敏C反应蛋白(CRP)、生活指令评估、治疗总疗效等指标。 结果 在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运动耐力、治疗总疗效、炎症反应及生活质量评估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随访3个月的肺功能治疗组远期效果较好。 结论 助阳补肺除痹汤联合肺康复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有助于患者各项指标改善,对患者的肺功能改善、运动耐力、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益处。
    蒙药吉如很古日古木-7和广枣三味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张钟月 周树宏 高倩 宋晓霞 张笑茹 于凌泽 郭娜 杜雨露 王敏杰
    优先出版日期: 2025-06-30
    [摘要](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探讨蒙药吉如很古日古木-7(JG-7)和广枣三味汤(GZ-3)预处理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复方丹参滴丸(CDDP)阳性对照组、JG-7组、GZ-3组,每组12只建立MIRI模型,H9C2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常氧)组、H/R(缺氧6h复氧14h)组、H/R+JG-7组、H/R+GZ-3组。各组小鼠缺血30min,再灌注24h、7d后进行心功能指标检测,TTC染色检测MIRI 24h后梗死面积,HE染色检测MIRI 24h后观察心肌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TUNEL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MIRI 24h 心肌细胞凋亡情况,Masson染色检测MIRI 7d后心肌纤维化情况,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各组小鼠MIRI氧化应激后指标,CCK-8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H/R后存活率。结果 TTC结果显示JG-7、GZ-3减少小鼠MIRI 24h后梗死面积。ELISA及试剂盒检测证明JG-7、GZ-3降低MIRI 24h、7d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 , CK-MB)、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 LD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 MDA)水平,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 SOD)水平。HE染色结果显示JG-7、GZ-3可改善MIRI 24h后心肌病理改变。TUNEL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JG-7、GZ-3可改善MIRI 24h后心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Masson染色结果显示JG-7、GZ-3可缩小MIRI 7d后心肌组织纤维化面积。CCK-8法结果显示JG-7、GZ-3可提高H9C2细胞H/R后细胞存活率。结论 蒙药吉如很古日古木-7和广枣三味汤预处理可降低缺血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sion,I/R)后造成的损伤,减少小鼠I/R后心肌梗死面积及纤维化情况,保护心脏。
    基于以方测证的哮喘冷哮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王静 何春艳 余勇 冉志玲 李伟伟
    优先出版日期: 2025-06-25
    [摘要](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 探讨哮喘发作期冷哮证大鼠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方法。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冷哮组、射干麻黄汤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腹腔注射+雾化吸入卵清蛋白致敏液建立哮喘模型,其中冷哮组及射干麻黄汤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游泳+饮冷+外寒刺激”方法进行证型造模。实验第14 d开始,射干麻黄汤组予以射干麻黄汤药液灌胃,持续14 d。从宏观及微观层面综合对冷哮大鼠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1)造模后哮喘组及冷哮组哮喘行为学评分均明显升高,体重增长缓慢,出现气道高反应,同时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v,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均明显增多,肺组织水通道蛋白5(AQP5)表达下降,脾脏Th1/Th2比值下降而Th17/Treg比值升高,全血粘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以及全血低切相对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而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下降。此外,冷哮组还表现出明显的冷哮症状,体重增长较哮喘组更迟缓,且冷哮组全血粘度、全血低切相对指数增加更明显。(2)射干麻黄汤能减轻冷哮大鼠的哮喘行为学评分及中医证候表现,使体重增长明显增加。同时射干麻黄汤还能减轻冷哮大鼠气道高反应,使BALF中EOS百分比明显下降,减轻肺组织损伤和炎性细胞浸润,增加冷哮大鼠AQP5表达水平,调节Th1/Th2、Th17/Treg免疫失衡,降低冷哮大鼠全血粘度各指标、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结论 本实验采用腹腔注射联合雾化吸入卵清蛋白致敏液+游泳+饮冷+外寒刺激制备冷哮大鼠模型,具备冷哮证候特征,符合哮喘病理改变,证实了造模方法的可靠性。
    中医药治疗超重/肥胖的临床试验注册特征分析
    梅茹梦 臧凝子 宫成军 高天舒 杨潇 战丽彬 李品
    优先出版日期: 2025-06-25
    [摘要](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的:系统梳理分析中医药防治超重/肥胖的临床实验注册特征与现状。方法:检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和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两个临床试验一级注册平台检索提取中医药防治临床实验超重/肥胖注册信息,检索时间从各注册中心建立至2024年12月31日注册的超重/肥胖临床试验,并对注册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6项临床研究,招募总样本量为25165人,年注册量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研究类型以干预性研究为主,主要结局指标为人体测量指标、代谢类指标,目前仅有2项试验完全满足WHO临床试验注册国际标准条目。结论:对整体注册信息进行了质量评价,总体试验注册质量有待提高,规范化、透明化、全面性程度较差,注册地区分布不均衡,且中医证候相关指标亟需完善。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动物模型分析
    陈号 谢逸轩 成哲 孙婧 陆逸凡 周希乔
    优先出版日期: 2025-06-25
    [摘要](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摘要:目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临床常见的全身代谢减低性疾病,发病率和检出率逐年增高,该研究基于甲减临床病证特点,构建并完善动物模型为研究甲减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分析甲减造模方法,依据甲减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及临床诊断标准,对甲减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原理进行归纳,分析动物模型优缺点及临床吻合度评价。结果:总结发现药物诱导、碘限制以及131Ⅰ诱导甲减模型西医临床吻合度较高,具有操作简便,成模率高,重复性好的优点,病症结合模型中的肾阳虚和脾肾阳虚证型模型中医临床吻合度高。而先天性诱导甲减、自身免疫诱导甲减、遗传诱导甲减可研究独特的病因病机,但临床表现较为单一,其临床吻合度相对较低。目前甲减动物模型构建主要基于西医病机,模型评价多依赖于实验室检测指标,中医临床吻合度评分普遍较低,且普遍对动物表观指标的记录不足。结论:可以在构建甲减动物模型过程中,基于中医病机演变,结合中医病因与西医病机,采用多因素综合造模方法,增加表观指标记录,提高中医四诊及症候准确性,并系统、动态地观察病证互动过程,构建更符合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甲减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