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更多+
  • 李国祥, 胡镜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2,24(10):20-25
    DOI: 10.11842/wst.20210731003
    痰瘀互结在临床表现广泛,既涉及体表病变,又可见于内科杂症,是冠心病发展中最常见的病理因素之一。但关于痰瘀互结的研究,对于病变过程痰瘀化热过程的具体的方药还没有相关的总结。鉴于此,本文从方药角度出发,结合国医大师的临床经验,将冠心病痰瘀互结热化阶段的治疗,根据痰瘀热邪的病位、阶段、虚实、证候不同,从热者寒之、火郁发之、留者攻之三个层面,分为清热、泻火、宣通、攻邪等不同治法对相关方剂进行梳理,根据其临床表现选取恰当的方剂对症治疗,为冠心病痰瘀互结热化的治疗提供方药的参考,以期执简御繁,裨益于目前相关冠心病的临床治疗。
    引用本文

    导出 BibTex EndNote
  • 刘庆华, 贾春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2,24(10):26-33
    DOI: 10.11842/wst.20211219002
    目的 中医学的隐喻认知研究方兴未艾。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医学隐喻认知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现状和热点,为总结已有成果和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1990-2021年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5.6.R5进行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以及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词的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328篇,总体来看,以贾春华等为代表的作者合作网络规模较大,研究机构集中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者和研究机构之间相对独立,其分布松散,合作较少。1990-2006年为中医学隐喻认知萌芽期,2007-2014年为快速增长期。2014年之后,进入平稳发展期。研究热点多集中在概念隐喻、认知科学、取象比类等方面。象思维、中医语言等是近年来的前沿领域。结论 隐喻认知为中医学理论解构提供了新的范式。基于多学科研究的中医隐喻认知学有望形成。中医语言实证研究有利于揭示中医学思维及逻辑特点,是未来研究的可行之路。
    引用本文

    导出 BibTex EndNote
  • 艾军, 王志威, 陈升, 吴进仕, 杨继峰, 钟妮, 戴铭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2,24(10):34-39
    DOI: 10.11842/wst.20210812012
    本文通过分析《温病学》教材内容,并结合中医经典论述及刘河间、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杨栗山等医家对温病郁热病机的重视和辨证论治运用要领,认识到丰富补充《温病学》病机理论及郁热病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提出补充温病学病机理论及郁热病机的内容。
    引用本文

    导出 BibTex EndNote
  • 冯兹阁, 曾商禹, 张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2,24(10):40-49
    DOI: 10.11842/wst.20210928013
    目的 采用可视化分析对彝族医药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并阐释彝族医药传承与发展现状。方法 本文综合传统文献研究法、信息学方法与田野调查,从学术文献发表、古籍整理与现代书籍出版、政策扶持与学科建设、传承保护等多个角度,对彝族医药研究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结果 目前,彝族医药在中医药现代化大背景下稳步发展,具体表现为文献发表量逐年增长、古籍整理日益完善、学科建设继续加强、传承保护受到重视等方面。但也存在体系不完善、人才缺乏、知名度不高、资源整合度较低、研究层次尚浅等明显问题。结论 未来,加大挖掘整理及发扬发展彝族医药力度,重视人才培养,加强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尤其是亟需强化应用型研究,使彝医药真正走上产业化发展的快速通道,是彝医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引用本文

    导出 BibTex EndNote
  • 曹跃朋, 冯在亮, 杨玉涛, 马武开, 刘正奇, 安阳, 唐芳, 张雄峰, 张艺, 曾商禹, 钟琴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2,24(10):50-59
    DOI: 10.11842/wst.20210929012
    目的 通过构建尿酸性肾病动物模型,检测给药后KIM-1、NGAL、TIMP-1、MCP-1等肾损伤标志物,探讨苗药痛风停汤对尿酸性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苗药痛风停高、中、低剂量组、别嘌醇组和苯溴马隆组,构建尿酸性肾病动物模型,造模后各组灌胃给药治疗28天,末次给药后收集大鼠血清及肾脏标本。生化检测大鼠血清尿酸、尿素氮、肌酐含量,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的KIM-1、NGAL、TIMP-1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KIM-1、MCP-1mRNA的表达。结果 生化结果:别嘌醇、高剂量、中剂量、苯溴马隆组组间比较,其BUN、SCR、U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①痛风停高、中、低剂量、别嘌醇组KIM-1平均光密度比苯溴马隆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痛风停高、中剂量、别嘌醇组NGAL、TIMP-1平均光密度与苯溴马隆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RT-PCR结果 与别嘌醇及苯溴马隆组相比,痛风停高剂量组KIM-1、MCP-1mRNA表达量与其无明显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 ①与别嘌醇组相比,痛风停高剂量组KIM-1、NGAL、TIMP-1蛋白表达均与其无明显差异(P>0.05);②与苯溴马隆组对比,痛风停高剂量组NGAL蛋白表达与其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组KIM-1、NGAL、TIMP-1蛋白表达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苗药痛风停汤可显著降低尿酸性肾病大鼠血肌酐、尿素氮及尿酸水平,并可通过降低肾损伤因子KIM-1、NGAL、TIMP-1、MCP-1的表达,从而实现保护肾脏功能作用。
    引用本文

    导出 BibTex EndNote
  • 钟 镥, 邹雪梅, 何青秀, 张 静, 张艺, 范 刚, 古 锐, 蒋桂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2,24(10):60-69
    DOI: 10.11842/wst.20210913008
    “吉解”即藏药秦艽花,具有清热、消肿、干黄水、解毒的功效,藏医常用于治黄水病、四肢肿胀、腑热胆热等症,药用历史悠久。作为藏药大宗药材,“吉解”在二十五味儿茶丸、十三味榜嘎散等多个国药准字号的藏药复方制剂中作为主药或配伍使用。但由于藏医药文献对“吉解”的记载根据花色将其分为黑、白两种,导致其存在基原复杂、临床用药混乱的现象。本研究通过查阅古今藏医药经典著作和文献,对黑、白“吉解”的品种、功效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厘清了藏药“吉解”的形态、基原物种、功能主治及生境分布。采用文献考证与市场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阐明了“吉解”的主流药材。最终确定文献记载其来源共有12个种,市场主流品种的来源以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和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为主。对藏药“吉解”进行基原考证有利于“吉解”的临床合理应用,可为其进一步质量控制、药效学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引用本文

    导出 BibTex EndNote
优先出版更多+
  • 彭麟景, 翁超凡, 田恒屹, 柳一昊, 咸楠星, 张宇飞, 赵宇平
    优先出版日期:2025-04-23
    DOI:
    针对舌诊仪依赖人工、光照不均、色彩失真及缺乏动态信息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助操作暗箱舌诊仪。该仪器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和图像处理算法实现了舌象的自动定位、自动采集。高分辨率摄像技术实现3 s动态视频与高质量静态图像采集,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基于双相机几何投影标定算法,舌部识别平均时间小于0.15 s,漫反射光源提升灰度均匀度至76.74%,色彩还原度显示色差最大值为19优于行业标准值25。所开发的舌诊仪将促进中医舌诊的客观化、高效化与精准化采集。
    引用本文
    导出 BibTex EndNote
  • 王  赛, 张克克, 冯保荣, 蒋士卿
    优先出版日期:2025-04-21
    DOI:
    目的 探讨柴胡皂苷D(SSD)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Eca109细胞生长和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通路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SSD(0、3、6、9、12、15、18、21、24 μmol/L)处理人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细胞Het-1a和ESCC细胞Eca109筛选SSD的实验浓度。将Eca109细胞分为对照(NC)组、HIF-2α抑制剂(PT2385)组、SSD低、高浓度(SSD-L、SSD-H)组、SSD-H+空载慢病毒(LV-NC)组、SSD-H+HIF-2α重组慢病毒(LV-HIF-2α)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TNF-α、IL-1β、IL-8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和HIF-2α/NF-κB p65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建立Eca109细胞荷瘤裸鼠模型验证SSD对Eca109细胞体内生长的影响。结果 选择6、12 μmol/L SSD为实验浓度。与NC组比较,PT2385组、SSD-L、SSD-H组细胞活力、细胞培养液中TNF-α、IL-1β、IL-8水平、PCNA、Bcl-2、HIF-2α、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水平、裸鼠皮下移植瘤体积和肿瘤重量、血清TNF-α、IL-1β、IL-8水平以及HIF-2α、NF-κB p65蛋白阳性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P<0.05或P<0.01);过表达HIF-2α可显著削弱SSD对Eca109细胞增殖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结论 SSD可抑制Eca109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Eca109细胞荷瘤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其作用可能与抑制HIF-2α/NF-κB p65通路的活化有关。
    引用本文
    导出 BibTex EndNote
  • 严巧锋, 刘凤斌, 王波, 刘洪, 潘晓彦, 姚思梦, 陈远方
    优先出版日期:2025-04-21
    DOI:
    中医药要走向国际,在发扬自身特色的同时,也要构建一套国际医学领域认可的测量方法,因PRO(patient-reported-outcomes )量表与中医药内涵契合点较多,故PRO量表在中医药领域运用越来越广,而患者结局报告信息评价系统(patient-reported-outcomes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system,PROMIS)对中医药领域的PRO量表的发展提供了参考范例。我们可借鉴PROMIS所依托的方法和模式,基于中医药文化,构建中医疾病PRO测评系统,从而推进中医药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引用本文
    导出 BibTex EndNote
  • 徐骁腾, 汪子栋, 李志刚
    优先出版日期:2025-04-21
    DOI:
    标本先后、阴阳平衡、虚实补泻不仅在遣方开药中需要重视,其理念也贯穿于针灸治疗的临床实践中。“通督启神”针法是李志刚教授多年治疗神志病的经验提炼总结,治疗中风后偏瘫有其独特优势。本研究从理论依据、经典病案、选穴及操作分析三个层面,介绍阐述“通督启神”结合标本阴阳补泻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应用,进而为探索切实可行的临床辨证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引用本文
    导出 BibTex EndNote
  • 赵毅, 毛宁锋, 张娟丽, 张思依, 吕文亮
    优先出版日期:2025-04-21
    DOI:
    目的 利用Citespace6.2.R4软件分析近10年中医药防治Hp相关性胃炎的文献研究状况,探讨此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方法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文献,随后将这些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中,利用该软件对文献的发文量、作者分布、研究机构以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930篇相关文献。2015—2024年发文量基本稳定,其中2019—2020年发文量最多;作者共现分析显示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分别是刘倩、喻斌和周义方;机构共现分析显示发文量位居前列的机构依次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以及湖北中医药大学;关键词分析显示目前对于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疗效、临床研究、中医证型、名医经验、数据挖掘等方面。结论 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Hp相关性胃炎的研究中呈现出较高的热度,未来应加强各团队及机构间的跨地区交流合作,开展更多中医药防治Hp相关性胃炎的真实世界研究,获得高级别循证证据,并明确方剂作用机制。
    引用本文
    导出 BibTex EndNote
  • 马丹
    优先出版日期:2025-04-21
    DOI:
    目的:基于“久坐伤肉”探讨四君子汤预防失用性肌萎缩作用,并围绕肌肉干细胞(muscle stem cell,MuSC)/肌核域(myonuclear domain,MND)途径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大鼠按随机分为正常组、悬尾组(模型组)、悬尾+跑轮组(运动组)、悬尾+蒸馏水组(蒸馏水组)和悬尾+四君子汤预防组(中药组);采用大小鼠抓力仪检测四肢抓力;电子秤计量大鼠股四头肌(quadriceps femoris, QF)湿重;ELISA法检测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含量;Image Pro 6.0软件计算肌纤维的横断面积(cross section area,CSA)和肌核数,进而计算MND;免疫荧光法检测配对盒基因(paired box gene 7,Pax7)和成肌分化抗原(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tigen,MyoD)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及蒸馏水组的四肢抓力、QF湿重、肌球蛋白含量、CSA及MND均下降,Pax7阳性细胞数量升高;与模型组及蒸馏水组相比,运动组和中药组的四肢抓力、QF湿重、肌球蛋白含量、CSA及肌核数均上升,Pax7及MyoD阳性细胞数均增加,但运动组的Pax7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中药组。结论:四君子汤能够预防失用性肌萎缩,其机制与激活MuSC/MND途径有关。
    引用本文
    导出 BibTex EndNote